《书睢阳事後》

时间: 2025-01-27 04:30:38

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白话文翻译

不要说睢阳之战使我军覆没,再兴唐朝的事业又有谁能担当?
即使流离失所,我也不辱义士的名声,生死去留心中自有定数。
即使贺兰不是长者,难道南八也不是男儿汉吗?
天地震荡,风尘弥漫,令人忧愁的是宗臣们却落入敌贼的诗句中。

注释

  • 睢阳: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特指发生战役的地点。
  • 唐祚:唐朝的皇位或统治。
  • 流离颠沛:形容流亡和遭受困苦。
  • 贺兰:指的是贺兰山,常用来比喻强者。
  • 南八:指南方的豪杰,可能是指南宋的英勇将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代表性人物之一。黄庭坚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同时也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描绘。

创作背景

《书睢阳事后》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战争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回顾历史事件,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勇义士的崇敬,体现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英雄气概的崇高敬意。诗人以睢阳之战为引,警示后人不要轻言失败,强调义士们的精神永不屈服。诗中流露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忠臣良将的追思,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思考与反省。

诗人在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时,使用了“乾坤震荡风尘晦”的意象,生动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既是对现实的直面,也是对未来的警醒。他在“岂妨南八是男儿”中,呼唤英勇的精神,借以激励同胞为国捧心、奋勇向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道睢阳覆我师:警告别人不要以为睢阳之战使他们的军队失败。
  2. 再兴唐祚匪公谁:想要复兴唐朝的事业,谁能担任这个重任。
  3. 流离颠沛义不辱:即使生活在流亡和困苦中,也绝不辱没自己的义士名声。
  4. 去就死生心自知:生死的去留心中早有定数,自己心里明白。
  5. 政使贺兰非长者:即使贺兰山并非长者,治理政事的权力并不只有年长者。
  6. 岂妨南八是男儿:难道南方的八位英雄不是男子汉?
  7. 乾坤震荡风尘晦:天地间动荡不安,风尘弥漫,令人心生愁苦。
  8. 愁绝宗臣陷贼诗:忧愁的是宗臣们落入了敌贼的诗句中,表达了对忠臣被困的痛心。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使用“乾坤震荡”比喻国家的动荡,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英雄的价值和责任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对英勇义士的崇高敬意,强调了不屈的精神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睢阳:象征历史的教训与反思。
  • 唐祚:代表失落的辉煌与复兴的希望。
  • 流离颠沛:体现了动荡的生活与艰辛的经历。
  • 乾坤:象征着天地与国家的安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睢阳”是指什么? A. 人名
    B. 地名
    C. 诗名
    D. 国名

  2. 诗人强调的“义不辱”是指什么? A. 个人名声
    B. 义士的精神
    C. 财富地位
    D. 学识才能

  3. 诗中“南八”指的是? A. 南方的山脉
    B. 南方的豪杰
    C. 南方的城市
    D. 南方的诗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书睢阳事后》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黄庭坚更强调个人的责任与义士精神,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无奈与悲伤。两者都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

  1. 《黄庭坚诗集》
  2. 《宋代诗歌研究》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