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泠泠佩行空,湛湛镜无滓。
至洁漱岸骨,余润蒸石髓。
山上真人居,鼎灶长不毁。
犹闻洗药香,渐作落花水。
临流且勿赏,清音濯幽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的清流与隐士的生活。佩饰在空中发出的清脆声响,水面如镜般清澈无瑕。洗净身体后,身体的骨骼似乎也得到了清洗,水的余温蒸发着岩石的精华。山中居住着隐士,他们的灶台永远不会被摧毁。隐约中可以闻到洗药的香气,渐渐地又如同落花流水一般。临近溪流,不要急于欣赏,清脆的声音能够洗涤心灵。
注释:
- 泠泠:清脆的声音。
- 佩:指佩饰,一般是玉佩之类的,形容声响。
- 滓:污垢,杂质。
- 漱:洗涤,清洗。
- 余润:多余的湿气或水分。
- 蒸石髓:指水分蒸发后,石头中所含的精华。
- 真人:道家所称的隐士或修道者。
- 鼎灶:烹饪用的器具,象征简单的生活。
- 犹闻:仍然可以听到。
- 洗药香:药香,可能是指煎药时散发的香气。
- 落花水:落花随水漂流,象征自然的流逝与美的转瞬即逝。
- 清音:清脆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易简,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将自然景物与隐逸生活结合起来,反映出他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九锁山十咏》的创作背景源于王易简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士生活的憧憬。在宋代,士人多追求隐逸生活,逃避官场的纷扰,诗中反映了这种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相结合,描绘了九锁山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首句“泠泠佩行空”以声入境,传达出一种幽静而高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流之旁,感受那份清灵。接下来的“湛湛镜无滓”则描绘了水的纯净,象征着一种高洁的道德理想。
“至洁漱岸骨”表达了一种洗净铅华、回归本真的思想,隐喻着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需要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纯净。山中隐士的生活则通过“鼎灶长不毁”表现出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安宁与自足。
诗的最后两句,“临流且勿赏,清音濯幽耳”,则以哲理性的告诫点明诗歌的主题:在自然的美好面前,不应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欣赏,更要倾听内心的清音,体悟生命的真谛。这种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展示了王易简作为诗人的独到见解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泠泠佩行空:清脆的佩饰声在空中回荡,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湛湛镜无滓:清澈如镜的水面,没有一点杂质,象征纯洁。
- 至洁漱岸骨:极其清洁的水流洗涤着岸边的岩石,暗示内心的洗涤。
- 余润蒸石髓:水分的余温蒸发出石中的精华,寓意生命的升华。
- 山上真人居:隐士栖息于山中,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鼎灶长不毁:隐士的灶台历久弥新,象征着持久的简单生活。
- 犹闻洗药香:隐约能闻到药香,暗示修道者的清净与高雅。
- 渐作落花水:如同落花随水而去,象征美好事物的流逝。
- 临流且勿赏:在溪边不要急于欣赏,提醒人们宁静思考。
- 清音濯幽耳:清脆的声音能够洗涤心灵,表达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花水”,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
- 拟人:水流的声音仿佛在洗涤心灵,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内心的宁静与清新,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佩:象征美与高洁,反映出个人的修养。
- 镜:象征纯净,反映内心的清澈。
- 药香:象征智慧与修养,隐士的生活哲学。
- 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反映人生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泠泠”指的是: A. 清脆的声音
B. 悲伤的情感
C. 空灵的氛围 -
诗中提到的“真人”是指: A. 官员
B. 隐士
C. 商人 -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 A. 追求财富
B. 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与隐逸的生活,表现出寻求内心宁静的主题,而王易简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哲理的思考,两者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全宋诗》
- 《王易简集》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王易简的《九锁山十咏》,并在诗词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