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江潭贻马校书》

时间: 2025-02-04 15:35:14

明月挂青天,遥遥如目前。

故人游画阁,却望似云边。

水宿依渔父,歌声好采莲。

采莲江上曲,今夕为君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泊江潭贻马校书

明月挂青天,
遥遥如目前。
故人游画阁,
却望似云边。
水宿依渔父,
歌声好采莲。
采莲江上曲,
今夕为君传。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挂在青天上,
远远看去就像我眼前的景象。
老朋友在画阁中游玩,
仿佛在望着如同云边的我。
我在水边宿泊,依靠渔夫的住所,
听那悠扬的歌声,正好是采莲的曲子。
今晚,我将把这江上的采莲曲,
传给你,亲爱的朋友。

注释:

  • 青天:指晴朗的天空。
  • 遥遥:远远地。
  • 游画阁:游玩于画阁,画阁指的是装饰华丽的阁楼。
  • 水宿:指在水边住宿。
  • 渔父:捕鱼的父亲,指渔夫。
  • 采莲:指在河中采摘莲花。
  • :歌曲、乐曲。

典故解析:

“画阁”在古代常指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象征着文人的生活与情趣。“采莲”则是古人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常用以渲染轻松愉悦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关于他个人的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诗人游览江边,感受到月夜的宁静与美丽,想起了远方的老朋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分享之情。

诗歌鉴赏:

《泊江潭贻马校书》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友情的诗。诗的开头以“明月挂青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宁静、清新的基调。接着,诗人通过“故人游画阁”引入了对老友的思念,且“却望似云边”一语,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遥远的情感联结。

“水宿依渔父”不仅展现了诗人身在江边的情景,也暗含了诗人与渔夫之间的朴素生活。随后的“歌声好采莲”则描绘了水边的欢快气氛,仿佛听到了采莲的歌声在水面上荡漾,进一步突出江南水乡的美丽与宁静。

最后,诗人将“采莲江上曲”作为对友人的赠送,表达了他希望通过音乐与友人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充满了温情与思念。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从自然的描写逐步深入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雅与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挂青天:描绘了明亮的月亮高挂天空的景象。
  2. 遥遥如目前:远远看去的月亮似乎就在眼前,表现了诗人对景的真实感受。
  3. 故人游画阁:提到老朋友在画阁游玩,增加了对友人的思念。
  4. 却望似云边:朋友的目光似乎在云边,表达了遥远的思念。
  5. 水宿依渔父:在水边住宿,依靠渔夫的住所,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6. 歌声好采莲:听到悠扬的采莲曲,渲染了江边的轻松氛围。
  7. 采莲江上曲:提到采莲的曲子,强调了江南的美丽风光。
  8. 今夕为君传:表达了将这美好的曲子传给老朋友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遥遥如目前”通过比喻增强了对月亮的感受。
  • 对仗:如“水宿依渔父,歌声好采莲”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江水、采莲等意象交织,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描绘江边的夜晚,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与友人分享,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与自然的深切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江水:代表着流动的时光与生命的延续。
  • 画阁:象征着文人的雅趣与生活情调。
  • 采莲: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征,象征着轻松与欢快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月挂青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
    B. 宁静
    C. 愤怒

  2. “故人游画阁”中的“故人”指的是: A. 诗人的亲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敌人

  3. 诗歌中提到的“采莲”主要是指: A. 采摘莲花
    B. 收集雨水
    C. 采摘水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的《山居秋晓》

诗词对比:

将储光羲的《泊江潭贻马校书》与王维的《山居秋晓》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以及人对自然的思考,但储光羲更侧重于友情的表达,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宁静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