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大鞋岭望大海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杖屦千崖表,波涛万顷前。
琼天吹不定,银地湿无边。
一石当流出,孤尖卓笔然。
更将垂老眼,何许看风烟。
白话文翻译:
登上大鞋岭,俯瞩千崖的外表,眼前波涛汹涌,浩瀚如万顷大海。
琼洁的天空风吹得不定,银色的海面湿润无边。
一块孤石立在水流之上,像笔尖一样挺拔。
纵然年事已高,仍想看看这风烟的景象,究竟在何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杖屦:指用手杖和木屐,古代出行常用的器具。
- 千崖表:形容山崖众多,视野开阔。
- 琼天:指美丽的天空。
- 银地:形容海面如银般光滑。
- 孤尖:孤立的山尖或石头。
- 卓笔然:形容笔直而高耸,像笔尖一样突出。
- 风烟:风吹起的烟雾,象征远方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通过自然景物表现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在大鞋岭登高望远,目睹大海的壮阔与自然的变化,触发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表达了老年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展望。
诗歌鉴赏:
《登大鞋岭望大海》是杨万里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对大海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融。首句“杖屦千崖表,波涛万顷前”,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瞩的壮丽景象,显示出诗人渴望探索和征服自然的精神。随后,诗人通过“琼天吹不定,银地湿无边”传达出自然的多变与无尽,既有美感,又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感。
“孤尖卓笔然”一句,诗人以石头的孤立描绘出一种坚定和不屈的精神,仿佛在强调即便在自然的威严面前,个体的存在仍然是重要的。最后两句“更将垂老眼,何许看风烟”,则引发了对人生的深思,表达了尽管年迈,但仍然希望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渴望,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显现出杨万里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杖屦千崖表:诗人以杖屦为伴,站在高崖之上,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
- 波涛万顷前:波涛汹涌,海面广袤,体现出自然的雄伟和壮观。
- 琼天吹不定:天空如玉般洁白,风的变化使得天空的状态多样。
- 银地湿无边:海面如银,潮湿无边,展现出自然的辽阔和深邃。
- 一石当流出:孤石屹立于水面,显示出其独特的存在感。
- 孤尖卓笔然:孤立的石尖像笔尖一般,象征着坚定与挺拔。
- 更将垂老眼:即使年老,诗人仍然渴望观察世界。
- 何许看风烟:思考远方的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的好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尖卓笔然”,用笔尖比喻石头的挺拔。
- 对仗:如“杖屦千崖表,波涛万顷前”,构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意象:通过“琼天”、“银地”等意象,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与探索,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杖屦:象征行动与探索,代表诗人的积极态度。
- 波涛: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广阔,体现出一种壮美的景象。
- 孤石:象征个体的坚持与独立,反映出人生的哲理。
- 风烟:象征未来的不确定性与探索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杖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手杖和木屐
C. 一种饮品 -
“琼天”在诗中形容的是哪种景象?
A. 乌云密布
B. 美丽的天空
C. 日落的景象 -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A. 只想安静生活
B. 渴望观察与理解
C. 对未来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登大鞋岭望大海》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比较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观方面的不同风格,杨万里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