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十四》

时间: 2025-04-29 04:16:29

十亿光年去复还,太空沧海几回干。

却怜脉脉双星老,仍隔盈盈一水间。

将此意,诉苍天,今宵可遣鹊来填。

无端惹得东皇怒,从此佳期一百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亿光年去复还,太空沧海几回干。
却怜脉脉双星老,仍隔盈盈一水间。
将此意,诉苍天,今宵可遣鹊来填。
无端惹得东皇怒,从此佳期一百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遥远的星空和爱情的无奈,意在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诗中提到“十亿光年”象征着距离遥远,太空如同大海般浩瀚而干涸;尽管双星已经老去,却仍然被水隔开,暗示着恋人间的距离。诗人渴望将这种情感诉说给上天,希望能有神仙鹊鸟来传递情意,但却因惹怒了东皇,导致了长久的分离,暗含着对美好爱情的遗憾和无奈。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亿光年:形容距离极远,遥不可及。
  • 沧海:形容广阔的海洋,这里比喻浩瀚的宇宙。
  • 脉脉:形容情感细腻、深厚。
  • 盈盈:形容水面光滑,暗指隔水相望的情景。
  • 苍天:指上天或宇宙,具有神秘的意义。
  • :传说中的鸟,常被用来传递消息。
  • 东皇:指东王,传说中掌管爱情与婚姻的神。

典故解析:

  • 鹊桥: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象征着恋人相会的桥梁,诗中提到“鹊”即有此典故,表达了对爱情团聚的期望。
  • 东皇: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东皇是掌管五方神明的角色,诗中提到他可能暗指对命运的抵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启宇,生于当代,是一位以诗词创作见长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现代,反映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星空的描绘,表达出对遥不可及爱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十四》是一首充满宇宙情怀与人间爱情的抒情诗,诗人用“十亿光年”的巨大空间感来比喻恋人之间的距离,彰显了爱情的渺小与无力。诗的开篇以“十亿光年去复还”引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又揭示了空间的遥远,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却怜脉脉双星老”的描写,表现了对老去的恋人如双星般的关怀,情感深邃而细腻。

“仍隔盈盈一水间”一句,将两者之间的距离生动地展现出来,既有视觉的美感,也带有感情的无奈。接下来的“将此意,诉苍天”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愿望,希望能够通过神秘的力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然而,“无端惹得东皇怒”则揭示了命运的无情与爱情的曲折,最终导致“佳期一百年”的无尽等待,令人感到遗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无奈,是一首在现代背景下仍能引起共鸣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亿光年去复还:表现出宇宙的辽阔与时间的流逝,暗示恋人之间的距离。
  2. 太空沧海几回干:太空如同大海,经历了多少次的干涸,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爱情的脆弱。
  3. 却怜脉脉双星老:对老去的恋人充满怜惜,双星的意象代表着彼此的依恋。
  4. 仍隔盈盈一水间:即便有深厚的情感,现实依旧让他们隔着一层水,象征着距离与阻隔。
  5. 将此意,诉苍天:渴望将心中情感诉说给上天,表现出希望与期盼。
  6. 今宵可遣鹊来填:希望能通过鹊鸟来传达情感,体现了对爱情的美好想象。
  7. 无端惹得东皇怒:因缘分的不可控与命运的捉弄,使得爱情的希望变得渺茫。
  8. 从此佳期一百年:最终的结果是漫长的等待,感叹爱情的艰难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情与星空、海洋进行比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脉脉双星老”赋予星星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体现了传统诗词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展开,通过宇宙的辽阔与星辰的孤独,深刻表现了人们在爱情面前的无力与对命运的感慨,最终传达出对美好爱情的期盼与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年: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时间的流逝。
  • 双星:象征着恋人之间的情感与依恋。
  • 盈盈一水:表现出隔阂与距离,暗示恋人之间的无奈。
  • :象征着传递情感的使者,寄托了对爱情的期望。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恋人间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尤其是与神话、传说相关的象征意义,赋予了诗歌更深的文化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十亿光年”在这里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距离的遥远
    c) 情感的深度

  2. 诗中提到的“东皇”指的是: a) 太阳
    b) 掌管爱情的神
    c) 自然的力量

  3. 诗人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 对命运的愤怒
    b) 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距离的遥远
  2. b) 掌管爱情的神
  3. b) 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探讨了距离与思念的主题。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了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对比:

  • 杨启宇的《鹧鸪天 其十四》与李白的《长干行》,都涉及爱情与距离的主题,但李白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直接表达,而杨启宇则通过宇宙意象展现了更深的哲思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系统介绍古典诗词的欣赏与解析。
  • 《现代诗词选》:收录当代诗人的经典作品,便于对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