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疾偶书
作者: 陆游 〔宋代〕
书生本愿致时康,自怪秋来疾在床。
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
但知元气为根本,正使长生亦秕糠。
竖子何劳一除扫,区区犹欲恃膏肓。
白话文翻译:
这位书生本想为时局贡献力量,没想到秋天来临时却卧病在床。
胸中难道没有治国的良策吗?幸运的是口袋里有活人的药方。
但我明白,人的元气是根本,即使能长生,也不过是无用之物。
小辈何必费心去除去杂事,微不足道的事情竟然还想依赖那些虚名。
注释:
- 书生:指读书人或士人。
- 本愿:本来的愿望。
- 致时康:为社会的安定繁荣贡献力量。
- 疾:病,指身体不适或生病。
- 胸次:心中,思想。
- 医国策:治国的良策。
- 囊中:口袋里,形容自己所拥有的。
- 活人方:能够治病的药方。
- 元气:指健康的根本,生命的活力。
- 秕糠:比喻无用的东西。
- 竖子:年轻人,或小辈。
- 膏肓:比喻病重的地方,引申为依赖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其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动荡,积极参与政治,提出过许多治国的主张。他的诗歌以爱国情怀、豪放风格著称,作品中常体现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小疾偶书》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诗中反映了自己身处病痛的无奈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正值南宋国势衰弱,陆游希望能够为国尽力,但因身体缺陷而感到无能为力,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自责。
诗歌鉴赏:
《小疾偶书》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中,书生本愿为时局贡献力量,但因病倒而感到自责,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则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虽然“胸次岂无医国策”,但又意识到治国的良策并不能解决自身的病痛,甚至连“活人方”也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两句以“竖子”自称,似乎在自嘲年轻一代对治国理政的肤浅理解,以及对虚名的依赖。陆游在此表达出一种对年轻人的失望,同时也暗含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病痛反映出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诗人用自己微弱的声音呼唤对社会的关注,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生本愿致时康:表达了诗人的理想与志向。
- 自怪秋来疾在床:流露出诗人因未能实现理想而感到的自责与无奈。
- 胸次岂无医国策:表达了他内心对治国良策的渴望。
- 囊中幸有活人方:虽有治病的药方,但仍感到无力。
- 但知元气为根本:强调健康是所有的基础。
- 正使长生亦秕糠:即使长寿也无济于事,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竖子何劳一除扫:对年轻人的讽刺,认为他们在无谓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 区区犹欲恃膏肓:小事上仍然依赖病重,表现出对世俗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书生本愿致时康”与“自怪秋来疾在床”,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元气”比作生命的根本,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无力感,反映了身处乱世中的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挣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显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意象分析:
- 书生:象征知识分子和理想主义者。
- 秋:常象征衰败和无奈的季节,暗示人生的无常。
- 医国策:象征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理想。
- 元气: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根本,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书生”指的是: A. 农民
B. 士人
C. 工匠
D. 商人 -
诗中提到的“活人方”主要代表: A. 书籍
B. 医疗的药方
C. 外国的政策
D. 年轻人的理想 -
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A. 赞赏
B. 失望
C. 无所谓
D.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豪情。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在诗中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与个人的无奈,但陆游更加注重自我反省,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示了对社会的直接批判。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