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二 用高仲华韵送徐澄宇,兼示同》
时间: 2025-01-27 03:4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绕长亭路。甚年年莺飞草长,杂花生树。剩水残山天共老,一种闲情谁与。算往事都无觅处。收拾清愁期浩渺,戒霜寒鹤舞回翔步。云水阔,漫凝伫。兰成萧瑟江关暮。共些时高歌青眼,抗怀今古。回首楼台弹指现,解道婆娑乐土。看皓月长空徐吐。腐鼠功名同一吓,只纵横才气难为主。天莫问,自来去。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我依然徘徊在长亭的小路上。年年春天,黄莺飞舞,草木葱茏,繁花似锦。剩下的水和残山,天地共老,谁能与我分享这份闲适的情怀?往事已无处可寻。收拾起清愁,期盼着浩渺的未来,仿佛霜寒中的白鹤在天空中翩然起舞。云水广阔,我漫步伫立。兰草在江边的暮色中显得凄凉。与友人共度时光,高歌畅谈,怀古今事。回首楼台,一瞬间浮现,似乎解开了那婆娑的乐土。看那皓月在长空中缓缓升起。即便是腐鼠般的功名也不过是虚惊一场,才华横溢却难以掌控命运。天也无须询问,人生本就是来去匆匆。
注释
- 梦绕:梦中徘徊,形容对某地的眷恋。
- 长亭路:长亭,古代送别的地方,这里指送别的情景。
- 莺飞草长:春天的景象,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
- 闲情:指悠闲的情趣。
- 清愁:清静的忧愁,指诗人内心的情感。
- 霜寒鹤舞:形象化的描绘,反映高洁的情操。
- 婆娑乐土:指优美的世外桃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渊雷(1885-1965),字景铨,号渊雷,近现代著名诗人,生于江苏,后移居上海。他的诗风受传统诗词影响深厚,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情感与思想,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金缕曲 其二》是苏渊雷在与友人徐澄宇的交往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往事的追忆。诗中描绘的春天意象和悠闲情怀,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金缕曲 其二》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著称。诗中的“梦绕长亭路”开篇即引人入胜,营造出一种怀旧而又悠远的氛围。接下来的“莺飞草长,杂花生树”更是把读者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内心的闲适情怀与对过往的思索。
“剩水残山天共老”一句,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诗人以此引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逐渐转向对内心情感的剖析,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尾“天莫问,自来去”,更是将整首诗的思考推向了一个哲学的高度,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生活的释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绕长亭路:梦里仍在长亭,表达对过去的眷恋。
- 甚年年莺飞草长,杂花生树:春天的景象,生动刻画了自然的繁盛。
- 剩水残山天共老,一种闲情谁与:时间流逝,诗人感叹孤独的闲情。
- 算往事都无觅处:往事难以追寻,感慨时间的无情。
- 收拾清愁期浩渺:整理心中的忧愁,展望未来的广阔。
- 戒霜寒鹤舞回翔步:白鹤在寒霜中飞舞,与诗人的高洁追求相映衬。
- 云水阔,漫凝伫:宽广的云水,诗人沉思伫立。
- 兰成萧瑟江关暮:兰草在暮色中的凋零,感受到孤寂与落寞。
- 共些时高歌青眼:与友共饮高歌,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回首楼台弹指现:回首往昔,一瞬间浮现往事。
- 解道婆娑乐土:仿佛找到了理想的乐土,表达内心的渴望。
- 看皓月长空徐吐:月亮缓缓升起,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腐鼠功名同一吓:对浮华功名的嘲讽,表明对名利的淡漠。
- 只纵横才气难为主:才华出众却难以掌控命运,表达无奈之情。
- 天莫问,自来去:人生如梦,来去匆匆,无需过多追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强调其短暂与虚幻。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残山共老”。
- 对仗:如“剩水残山”,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谊与人生的思考展开,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感慨,形成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学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长亭:送别的场所,象征友情与离别。
- 黄莺:春天生机的象征,代表希望与快乐。
- 水与山:传达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 白鹤:高洁的象征,代表追求与理想。
- 皓月:光明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什么?
- A. 送别
- B. 相聚
- C. 战争
- D. 旅行
-
“剩水残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幸福
-
整首诗传达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与人生的思考
- B. 战争的残酷
- C. 爱情的甜蜜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理想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渊雷的《金缕曲 其二》: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但苏轼更强调对历史的感慨,而苏渊雷则关注内心的情感与友谊。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分析古典诗词的技巧与美学。
- 《近现代诗人研究》:深入了解近现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