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仲致中寄梅雪二诗再次前韵》
时间: 2025-01-27 03:14:05意思解释
原仲致中寄梅雪二诗再次前韵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原文展示:
一雪度腊寒不春,
风光淡然溪谷滨。
清湖读易月当午,
乌石挂庐梅照晨。
未借流膏耕沃野,
聊乘爽气款苍垠。
嗣音风雅愧辞竭,
安得笔翻云汉津。
白话文翻译:
一场雪在腊月间降临,寒冷中却没有春的气息,
风光显得淡然,溪边的景色宁静而美丽。
在清澈的湖边,正午时分我在阅读《易经》,
乌石旁的小屋里,梅花在晨光中绽放。
没有借助丰腴的土地来耕种,
我只是在清爽的空气中,漫步于苍茫的天地。
对风雅的追求让我感到羞愧,
我怎么能翻动笔墨,去描绘云汉的壮丽呢?
注释:
-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 不春:意为还没到春天,表现寒冷的冬季。
- 淡然:形容风光清淡而宁静。
- 清湖:指湖水清澈的湖泊。
- 读易:指阅读《易经》,一种古老的典籍。
- 乌石:黑色的石头,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景物。
- 庐:小屋、草屋。
- 未借流膏:未借助水流的滋养。
- 爽气:指空气清新。
- 款苍垠:轻松漫步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 嗣音:指后代的声音或风雅之声。
- 云汉:天上的银河,象征遥不可及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子翚,号白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腊月,正值冬季,正是梅花盛开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雪景与梅花,表达对自然的欣赏以及对风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子翚的《原仲致中寄梅雪二诗再次前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季雪景与梅花的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一雪度腊寒不春”便给人以寒冷的感觉,而接下来的“风光淡然溪谷滨”又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诗人以“清湖读易”展示了自己在自然中追求精神境界的景象,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矛盾,未能如愿以偿地借助“流膏耕沃野”去创造物质丰盈的生活,反而只能“聊乘爽气款苍垠”在辽阔的天地间徘徊。这种矛盾的表现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理想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雪度腊寒不春”:描绘了腊月时分的雪景,突显了寒冷的气息。
- “风光淡然溪谷滨”:展现了溪边的宁静美丽,传达出一种恬淡的心境。
- “清湖读易月当午”:表达了在午间清湖边阅读《易经》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的文化修养。
- “乌石挂庐梅照晨”:描绘了乌石旁小屋中的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
- “未借流膏耕沃野”:表达了对丰盈生活的渴望,却不得其法。
- “聊乘爽气款苍垠”:体现了一种洒脱的态度,享受自然的美好。
- “嗣音风雅愧辞竭”:感到对于风雅的追求力不从心的自愧。
- “安得笔翻云汉津”:反思自己的能力与追求之间的差距。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湖读易月当午”与“乌石挂庐梅照晨”,展现了诗人的工整。
- 比喻:将梅花比作坚韧的象征,寄托了对理想与美的追求。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寒冷、纯洁,也暗示了冬季的孤独与沉寂。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代表了诗人对理想和美的追求。
- 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宁静,反映了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腊”指的是哪个月份? A. 十二月
B. 一月
C. 二月
D. 三月 -
诗人在哪里阅读《易经》? A. 山顶
B. 清湖边
C. 家中
D. 市集 -
“嗣音风雅愧辞竭”的意思是? A. 感到自愧不如
B. 感到语言丰富
C. 感到生活富足
D. 感到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清照《如梦令》
- 王安石《梅花》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结合,但更加强调战乱对生活的影响。
- 李清照《如梦令》:主要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风格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