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策犯层巅,危如峭壁缘。
溪明人在地,路绝马行天。
松倚露云立,稻依霜雨眠。
不知岁年晚,抚事亦悠然。
白话文翻译:
清晨骑马走在高山之巅,感觉像是站在陡峭的悬崖边缘。
溪水清澈见底,仿佛人在水中,路途艰险,马儿无法前行。
松树倚靠着云雾挺立,稻谷在霜雨中安然入睡。
我不知道时光已经晚了,面对这些事物,我也感到悠然自得。
注释:
字词注释:
- 晨策:晨间骑马。
- 犯层巅:到达高峰。
- 危如峭壁缘:形容高处边缘的危险。
- 溪明:溪水清澈。
- 路绝马行天:路途艰险,马无法行走。
- 松倚露云立:松树在云雾中挺立。
- 稻依霜雨眠:稻谷在霜雨中安静地沉睡。
- 不知岁年晚:不知道时光已经晚了。
- 抚事亦悠然:面对这些事情,我感到很悠然自得。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松倚露云”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体现了隐士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100-1170年),字翰卿,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和学者,擅长山水诗,常以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作品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魏了翁游历长宁阡时,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游历时的感受,体现了他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诗人骑马登高,面对险峻的山崖和清澈的溪水,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与自身的渺小。在这种险境中,诗人却并不感到恐惧,反而与自然融为一体,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悠然。诗中的“松倚露云立,稻依霜雨眠”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画卷,松树与云雾相依,稻谷在霜雨中安静地沉睡,象征着自然的安详与生命的轮回。最后两句“不知岁年晚,抚事亦悠然”则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的节奏不必急于追求,享受当下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魏了翁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晨策犯层巅:晨间骑马走到高峰,显示出诗人登高的勇气。
- 危如峭壁缘:形容高处的危险,暗示人生的险恶。
- 溪明人在地:溪水清澈,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路绝马行天:路途艰险,表达了诗人面临的困难。
- 松倚露云立:松树在云雾中生长,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稻依霜雨眠:稻谷在霜雨中安然入睡,体现自然的安宁。
- 不知岁年晚:对时间流逝的无觉,表达淡泊心态。
- 抚事亦悠然:面对事物,心中悠然自得,体现超脱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峰比作峭壁,形象生动。
- 拟人:松树、稻谷被赋予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情感表达。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策:代表新的开始,象征希望与勇气。
- 层巅:象征高远与追求。
- 溪明:象征纯净与真诚。
- 松:象征坚韧与不屈。
- 稻:象征丰收与安宁。
- 霜雨:象征自然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晨策”指的是什么?
A. 早上骑马
B. 晚上散步
C. 中午休息 -
“溪明人在地”中,“溪明”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溪水
B. 昏暗的水流
C. 干涸的河床 -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急于追求
B. 悠然自得
C. 忧心忡忡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之美,体现淡泊心境。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陶渊明同为隐逸诗人,魏的作品更显清新,而陶则更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集》
- 相关研究文献与古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