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促词》

时间: 2025-04-27 07:33:09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

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

东家铺兵不出户,父为节级儿抄簿。

一年两度请官衣,每月请米一石五。

小儿作军送文字,旬日一轮怨辛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东家铺兵不出户,父为节级儿抄簿。一年两度请官衣,每月请米一石五。小儿作军送文字,旬日一轮怨辛苦。

白话文翻译:

催促的声音不断传来,东家的人欢喜得想要歌唱,西家的人却悲伤得想要哭泣。丈夫在田里辛勤耕作,长久忍受着饥饿,老妇人则勤劳地织布,长久没有衣服可穿。东家的士兵不出门,父亲忙着为儿子抄写文书。每年两次向官府请领官衣,每月还要申请五石米。小儿子为了参军寄送书信,十天一轮地抱怨着辛苦。

注释:

  • 促促:催促的声音,反复出现,表现紧迫感。
  • 欢欲歌:高兴得想要歌唱,表现东家人心情愉悦。
  • 悲欲哭:悲伤得想要哭泣,表现西家人处境艰难。
  • 力耕:努力耕作,表现农民的辛勤。
  • 忍饥:忍受饥饿,体现生活的困苦。
  • 勤织:勤快地织布,表明家中女性的劳动。
  • 铺兵不出户:士兵不出门,暗示战乱或兵役的影响。
  • 抄簿:抄写文书,体现父亲的责任。
  • 请官衣:向官府申请官服,反映社会制度和经济压力。
  • 请米一石五:每月申请的米量,表现生活的困窘。
  • 作军送文字:参军并寄送信件,表现小儿子的无奈和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元明,号子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疾苦,富有同情心。

创作背景:

《促促词》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农民生活困苦,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影响,表达了对普通百姓困境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促促词》是一首生动而深刻的社会诗,描绘了一个动荡时代的普通人生活。诗的开头“促促复促促”,通过声音的重复,营造了一种紧迫感,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接下来的对比描绘了东家和西家的不同境遇,东家因某种原因欢喜,而西家则因生活困苦而悲伤,展现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诗中通过对农民艰苦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他们在战乱和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与辛苦。丈夫耕作的“忍饥”和老妇织布的“无衣”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辛劳,也揭示了生存的艰难。尤其是“东家铺兵不出户”,暗示了战乱背景下,士兵的无奈与家庭的困扰,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每年向官府请求官衣和每月申请米,体现了底层百姓在官僚系统下的无助与困境。小儿子的书信更是点明了家庭的牵挂与思念,增添了人性的温度与情感的深度。

总体而言,徐照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普通人的艰辛,令人感同身受,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精神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促促复促促:重复的声音,暗示生活的急迫和严峻。
  2. 东家欢欲歌:东家因某种好消息或节庆而欢喜。
  3. 西家悲欲哭:西家因生活困苦而感到悲伤,形成鲜明对比。
  4. 丈夫力耕长忍饥:丈夫在田里辛勤耕作,却常常忍受饥饿。
  5. 老妇勤织长无衣:老妇人忙于织布,但生活困顿,衣服不足。
  6. 东家铺兵不出户:东家士兵不出门,可能与战乱有关。
  7. 父为节级儿抄簿:父亲为儿子忙于抄写文书,显示家庭责任。
  8. 一年两度请官衣:每年两次向官府申请官服,反映经济压力。
  9. 每月请米一石五:每月申请五石米,生活困窘的表现。
  10. 小儿作军送文字:小儿子为了参军而寄送信件,体现了对家的思念。
  11. 旬日一轮怨辛苦:小儿子在军中抱怨生活的辛苦,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东家与西家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 重复:如“促促”,增强了紧迫感和氛围。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催促的声音,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致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乱中的民生困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底层百姓的辛酸。诗歌充满了对普通人的同情与关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家: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欢乐。
  • 西家:象征着生活的苦难与悲哀。
  • 丈夫与老妇:代表了家庭的辛勤与责任。
  • 士兵: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与牺牲。
  • 小儿:代表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家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促促”在诗中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紧迫
    • C. 绝望
    • D. 平静
  2. 西家的悲伤主要是由于什么?

    • A. 战争
    • B. 饥饿
    • C. 生活困苦
    • D. 家庭破裂
  3. 小儿子寄送信件反映了什么?

    • A. 对军营的向往
    • B. 对家庭的思念
    • C. 对战争的厌倦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写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形成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战乱中的民生困苦,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徐照的《促促词》更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徐照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作品。
  • 《中国文学史》:对宋代文学有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关诗句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下一句是什么

西家悲欲哭。上一句是什么

西家悲欲哭。下一句是什么

丈夫力耕长忍饥,上一句是什么

丈夫力耕长忍饥,下一句是什么

老妇勤织长无衣。上一句是什么

老妇勤织长无衣。下一句是什么

东家铺兵不出户,上一句是什么

东家铺兵不出户,下一句是什么

父为节级儿抄簿。上一句是什么

父为节级儿抄簿。下一句是什么

一年两度请官衣,上一句是什么

一年两度请官衣,下一句是什么

每月请米一石五。上一句是什么

每月请米一石五。下一句是什么

小儿作军送文字,上一句是什么

小儿作军送文字,下一句是什么

旬日一轮怨辛苦。上一句是什么

促促复促促,下一句是什么

东家欢欲歌,上一句是什么

东家欢欲歌,下一句是什么

西家悲欲哭。上一句是什么

西家悲欲哭。下一句是什么

丈夫力耕长忍饥,上一句是什么

丈夫力耕长忍饥,下一句是什么

老妇勤织长无衣。上一句是什么

老妇勤织长无衣。下一句是什么

东家铺兵不出户,上一句是什么

东家铺兵不出户,下一句是什么

父为节级儿抄簿。上一句是什么

父为节级儿抄簿。下一句是什么

一年两度请官衣,上一句是什么

一年两度请官衣,下一句是什么

每月请米一石五。上一句是什么

每月请米一石五。下一句是什么

小儿作军送文字,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