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三首》
时间: 2025-01-22 03:3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三首 南国穷秋冷尚赊,随时游瞩自堪嘉。 且欣一雨山争出,休叹重阳菊未华。 佳客逢秋宜得句,道人酌酒似烹茶。 人生胜日须行乐,豫去昏鸦作阵斜。
白话文翻译:
在南国,深秋的寒冷还未来临,随时出游观赏自然美景是件愉快的事。 一场雨后,群山竞相展现新颜,不必叹息重阳节的菊花还未盛开。 遇到好客人,秋天正是吟诗作对的好时节,道士饮酒如同烹茶般讲究。 人生中美好的日子应当尽情享受,预见黄昏时乌鸦成群飞过。
注释:
- 南国:指南方地区。
- 穷秋:深秋。
- 赊:迟缓,未到。
- 游瞩:游览观赏。
- 堪嘉:值得赞美。
- 一雨:一场雨。
- 争出:竞相展现。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
- 菊未华:菊花还未盛开。
- 佳客:好客人。
- 得句:作诗。
- 道人:指道士。
- 酌酒:饮酒。
- 烹茶:煮茶。
- 胜日:美好的日子。
- 豫去:预见。
-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 作阵斜:成群飞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初年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南宋初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绘南国的秋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鼓励人们在美好的日子里尽情享受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国深秋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生活态度。首句“南国穷秋冷尚赊”,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南国的深秋尚未寒冷,为随后的游赏提供了条件。次句“随时游瞩自堪嘉”,表达了诗人随时出游观赏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后两句通过对雨后山景和重阳菊花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最后两句“人生胜日须行乐,豫去昏鸦作阵斜”,强调了在美好的日子里应当尽情享受生活,预见黄昏时乌鸦成群飞过的景象,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哀愁,但并不影响整体的积极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国穷秋冷尚赊”:南国的深秋尚未寒冷,为随后的游赏提供了条件。
- “随时游瞩自堪嘉”:表达了诗人随时出游观赏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
- “且欣一雨山争出”:描绘了雨后群山竞相展现新颜的景象。
- “休叹重阳菊未华”:不必叹息重阳节的菊花还未盛开,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佳客逢秋宜得句”:遇到好客人,秋天正是吟诗作对的好时节。
- “道人酌酒似烹茶”:道士饮酒如同烹茶般讲究,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 “人生胜日须行乐”:强调了在美好的日子里应当尽情享受生活。
- “豫去昏鸦作阵斜”:预见黄昏时乌鸦成群飞过的景象,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哀愁。
修辞手法:
- 拟人:“一雨山争出”,将山拟人化,形象生动。
- 对仗:“佳客逢秋宜得句,道人酌酒似烹茶”,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欣赏自然美景和积极面对生活。诗人通过对南国深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人们在美好的日子里尽情享受生活。
意象分析:
- 南国深秋: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随后的游赏提供了条件。
- 雨后山景:描绘了雨后群山竞相展现新颜的景象。
- 重阳菊花:不必叹息重阳节的菊花还未盛开,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黄昏乌鸦:预见黄昏时乌鸦成群飞过的景象,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国穷秋冷尚赊”中的“赊”是什么意思? A. 迟缓 B. 丰富 C. 寒冷
- 诗中“且欣一雨山争出”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雨后山景 B. 山中雨景 C. 山中日出
- 诗中“休叹重阳菊未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消极 B. 积极 C. 无所谓
- 诗中“人生胜日须行乐”强调了什么? A. 享受生活 B. 努力工作 C. 节约时间
答案:1. A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嵲《九日三首》与杜甫《登高》: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张嵲的诗更加注重表达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张嵲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