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览亭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城中十万户,亭脚五千丈。
小退雁鹜行,却立云雨上。
主人心如此,坐了镜中像。
沙尾是我船,烟波更空旷。
白话文翻译:
整座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这座亭子高耸入云,仿佛有五千丈那么高。看那小雁和鸭子在水面上飞去,似乎又停留在云雨之上。主人对我如此热情,我在这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像。沙滩的边缘就是我的船,烟波浩渺,显得更加空旷。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万户:指城中人家众多,形容繁华。
- 亭脚五千丈:形容亭子高耸入云,五千丈为夸张之词,实际并非真实高度。
- 小退雁鹜行:指小雁和鸭子在水面上飞行。
- 却立云雨上:似乎又停留在云霭和雨雾之中,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感觉。
- 镜中像:镜子中的影像,暗指自我反思或自我认知。
- 沙尾是我船:沙滩边缘就是我的船,暗示诗人漂泊的状态。
- 烟波更空旷:烟雾弥漫的水面更加显得空旷,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典故解析:
- 亭子:古代文人常在亭子中吟诗作赋,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 云雨:古诗中常用云和雨来象征变化或情绪的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文度,号云舫,宋代诗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作常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孝祥游览某处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亭子和自然景观,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反映出宋代士人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一览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便以“城中十万户”引入,描绘出城市的繁华与热闹,随后以“亭脚五千丈”转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脱与自在。在这样的高空中,诗人似乎能够俯瞰世间万象,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
“小退雁鹜行,却立云雨上”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水鸟在水面上飞翔的场景,仿佛是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鸣。这种意象不仅表现出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安宁的向往。
最后两句“沙尾是我船,烟波更空旷”,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沙滩和船象征着漂泊与归属,而“烟波”则增强了这种空旷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生活即使再繁华,内心的空灵与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我反省的深入,令人感受到一种淡雅与深邃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中十万户:引出背景,描绘城市的繁华景象。
- 亭脚五千丈:夸张的修辞,表现亭子的高耸,暗示诗人的心境。
- 小退雁鹜行:描绘自然中的小鸟,表现动静结合之美。
- 却立云雨上:云雨象征着变化,显示出一种飘渺的状态。
- 主人心如此: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坐了镜中像:自我反思,暗示诗人对自身的认识。
- 沙尾是我船:象征漂泊,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 烟波更空旷:结尾处的空旷感,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五千丈”的亭子,增加了诗的气势。
- 比喻:将自己的状态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思自身的存在,从而实现了心灵的超脱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文人雅士的栖息地,寄托情感。
- 云雨:象征变化与不确定,映射人生的起伏。
- 船:象征漂泊与归属,体现诗人的生活状态。
- 烟波:营造出空灵的意境,传达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城中十万户”,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城中人烟稀少
B. 城中人家繁多
C. 诗人没有住在城中
D. 城中只有十万户人家 -
“亭脚五千丈”中的“五千丈”主要是用来强调: A. 亭子的实际高度
B. 亭子的超凡脱俗
C. 诗人对亭子的喜爱
D. 亭子的位置 -
诗中提到的“沙尾是我船”意在表达: A. 诗人对船的热爱
B. 诗人对生活的漂泊感
C. 诗人想要出海
D. 诗人想要回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孝祥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但张孝祥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写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张孝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