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一日归舟夜泊曲涡市宿治平寺》
时间: 2025-01-10 23:19: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夕前一日归舟夜泊曲涡市宿治平寺
作者:杨万里
江宽风紧折绵寒,
滩多岸少上水船。
市何曾远船不近,
意已先到灯明边。
夜投古寺冲泥入,
湿薪烧作虫声泣。
冷窗冻笔更成眠,
也胜疏篷仰见天。
市人歌呼作时节,
诗人两滕高於颊。
还家儿女问何如,
明日此怀犹忍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江面宽广,风大得让人感到寒冷,滩涂多而岸边少,水上船只难以靠近。市场的喧嚣似乎并不遥远,心中已提前到达灯火辉煌的地方。夜晚在古寺中靠岸,泥水冲击着船身,湿柴火燃烧发出虫鸣声。冷窗冻笔,让我更加困倦,甚至不如在稀疏的船篷下仰望天空。市场上的人歌唱呼喊,正是节日的时刻,而我却在此时高声吟咏。回到家中,儿女们问起情况,明天我会如何表达这份思念,心中仍难以启齿。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宽: 江面宽广。
- 风紧: 风大且急。
- 滩多岸少: 河滩多,岸边少。
- 意已先到: 心中已经到了。
- 夜投古寺: 夜晚停泊在古寺旁。
- 虫声泣: 像虫子在哭泣般的声音。
- 冷窗冻笔: 冷窗使笔冻住,无法写作。
- 疏篷: 船的篷布稀疏,透出星空。
- 高於颊: 诗人心情激动,脸颊发热。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古寺”可能指代一个历史悠久的寺庙,象征着时间的延续与人们心灵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表现出深厚的生活哲学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除夕前夕,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归舟途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过年时节的温馨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除夕前夜归舟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思乡之情。首联“江宽风紧折绵寒”,开篇即营造出寒冷的气氛,江水宽广,风大而刺骨,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感受。接下来的“滩多岸少上水船”,则通过空间的对比,表现出诗人行舟的艰难与不易,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市何曾远船不近,意已先到灯明边”,诗人描绘了市场的喧嚣与热闹,心中却早已向往着温暖的灯光,象征着对家与团圆的渴望。随后的“夜投古寺冲泥入”,则是诗人对归宿的追寻,古寺的宁静与泥水的冲击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这一夜更加显得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团圆的期待,情感深沉而真挚。结尾“明日此怀犹忍说”,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团聚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宽风紧折绵寒:描述了江面宽广,寒风刺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 滩多岸少上水船:进一步描绘水面状况,表现出行船的困难。
- 市何曾远船不近:暗示市场的喧嚣与生活的繁忙,心中却已有归宿的期待。
- 意已先到灯明边:心中早已向往温暖的灯光,象征团圆的希望。
- 夜投古寺冲泥入:夜晚停泊在古寺旁,展现宁静与归属感。
- 湿薪烧作虫声泣:柴火湿润,燃烧时发出虫鸣,传达孤独与寂寞。
- 冷窗冻笔更成眠:寒冷的环境使人困倦,难以专注创作。
- 也胜疏篷仰见天:在船篷下仰望天空,感受到自然的辽阔。
- 市人歌呼作时节:市场热闹,节日的气氛浓厚。
- 诗人两滕高於颊:诗人内心的情感激动,脸颊微红。
- 还家儿女问何如:到家后,儿女询问归途的情景。
- 明日此怀犹忍说:明天面对亲人,心中的思念难以启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虫声泣”用虫鸣比喻孤独的心情。
- 拟人:窗户冷冷,似乎在窒息诗人的创作热情。
- 对仗:如“江宽风紧”和“滩多岸少”形成对仗,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渴望团聚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孤独与无奈的对比,展现了浓厚的除夕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流逝的时间与人生的旅途。
- 灯:代表温暖、希望与团圆。
- 古寺:象征归属与内心的宁静。
- 虫声:传达孤独和寂静的心情。
- 冷窗:反映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江宽风紧”是形容什么?
A. 温暖的天气
B. 寒冷的环境
C. 船只的多样 -
“意已先到灯明边”中的“灯”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希望与团圆
C. 市场热闹 -
诗人夜晚停泊在何处?
A. 市场
B. 古寺
C. 家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夕相关的诗作,如李白的《静夜思》。
- 描述思乡情的诗,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描绘环境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勾勒出深沉的思乡情。两者都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但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杨万里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