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佳客》
时间: 2025-01-11 09:56: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佳客
(作者:陈允平 〔宋代〕)
曾约双琼品凤箫。
玉台光映玉娇娆。
银花烛冷飞罗暗,
宝层香融曲篆销。
帘影乱,漏声迢。
佩云清入楚天遥。
题红未托相思约,
明月空归第五桥。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和你约定一起品味那双琼的凤箫。
玉台的光辉映照着你那美丽动人的身影。
银花的烛光暗淡,飞舞的罗帷也显得幽暗,
香气在宝层中融化,曲篆的烛火也渐渐熄灭。
帘影摇曳,漏声悠远。
佩戴的云彩轻盈地飘入遥远的楚天。
红色的题词尚未寄托我们的相思之约,
明月却空自归向那第五桥。
注释:
- 琼:美玉,表示珍贵、美好。
- 凤箫:一种古代乐器,常与美丽和优雅联系在一起。
- 玉台:指高雅的场所或环境。
- 银花:指银色的蜡烛,象征寒冷与孤寂。
- 曲篆:古代的一种香料,用来熏香。
- 佩云:指佩戴的云彩,象征轻盈的情感。
- 楚天:指遥远的天空,充满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第五桥”常被理解为离别或相思的象征,强调诗中表达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的“玉台”、“凤箫”等词汇,均有营造高雅氛围的作用,表现出古代文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对一位佳人的思念之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能实现的约定的惆怅,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思佳客》是陈允平的一首充满抒情的古诗,整体上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佳人的思念。诗中通过精美的意象,如“玉台”、“凤箫”、“银花烛”等,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开头的“曾约双琼品凤箫”便直接引入了诗人和佳人之间的约定,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加细腻,诗人将烛光的冷清与飞舞的罗帷结合,暗示了孤独的氛围,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心中的惆怅与思念。最后两句不仅点明了未能实现的相思之约,更通过“明月空归第五桥”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诗歌的优雅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约双琼品凤箫:表明曾经和佳人有过美好的约定,意在表达一种怀旧之情。
- 玉台光映玉娇娆:玉台的光辉照射着美人的容颜,描绘出佳人的美丽。
- 银花烛冷飞罗暗:银色蜡烛的光芒微弱,暗示孤寂的气氛。
- 宝层香融曲篆销:香气融化,曲篆的火光熄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 帘影乱,漏声迢:帘子摇曳、漏声悠远,进一步增加了孤独感。
- 佩云清入楚天遥:云彩轻盈地飘入遥远的天空,象征着思念的遥远与渺茫。
- 题红未托相思约:红字未能寄托相思之约,表现出无法实现的遗憾。
- 明月空归第五桥:明月孤独地回归,带着思念与失落,暗示了离别的苦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箫”比作美好时光的象征。
- 拟人:帘影与漏声的描写使其富有生命力,增加了情感的渲染。
- 对仗:如“银花烛冷,飞罗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追思,对未能实现的相思之约的惆怅,以及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代表美好与珍贵。
- 凤箫:象征优雅与美丽的音乐。
- 银花烛:代表孤独和冷清的夜晚。
- 楚天:象征思念的远方与渺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凤箫”象征什么?
A. 美好时光
B. 伤心的回忆
C. 高雅的音乐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明月空归__桥”,请填写空白。
-
判断题:诗人对佳人的思念表现得非常浓烈。(对/错)
答案:
- A
- 第五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允平的《思佳客》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意象运用上更具清新雅致的特点。李清照则强调了对离别的直接感受和情感的急迫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