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

时间: 2025-01-11 10:03:13

占断淮南势,西风入鬓毛。

一江流不尽,多景最为高。

斜日迷烟树,孤帆送客舠。

兴怀人物少,今古等秋毫。

意思解释

甘露寺

作者: 俞桂 〔宋代〕

原文展示

占断淮南势,西风入鬓毛。
一江流不尽,多景最为高。
斜日迷烟树,孤帆送客舠。
兴怀人物少,今古等秋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淮南的地势,西风吹拂着人的鬓发,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提到江水绵延不绝,风景如画,尤其是高大的景物最为引人注目。斜阳映照下的烟雾缭绕的树木,独自一只帆船送行的客人,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然而,令人感到兴致勃勃的人物却寥寥无几,古今的情怀似乎都只是一丝细微之物。

注释

  • 占断: 占据,支配。
  • 淮南: 指淮河南岸的地区,古时政治、经济重要地带。
  • 西风: 指秋风,象征着凋零和别离。
  • 鬓毛: 指头发,尤其是鬓角的毛发。
  • 一江流不尽: 意思是江水绵绵不断,流淌不息。
  • 多景最为高: 形容风景中高大的景物最为壮观。
  • 斜日: 夕阳西下的日头,给人一种悠闲而温暖的感觉。
  • 迷烟树: 被烟雾笼罩的树木,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 兴怀人物少: 感慨引起共鸣的人物寥寥无几。
  • 秋毫: 指秋天的细小事物,隐喻微不足道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淳朴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诗人可能在某个秋日的傍晚,游览自然风光时,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景色的壮美,从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甘露寺》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地势和气候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西风的吹拂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变迁。

接下来的描绘则更为细腻,江水的流淌象征着时间的不断前行,而“多景最为高”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人生高峰的追求。斜阳与烟树的结合,形成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面,这种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感慨,虽然自然风光如斯壮丽,但人世间能够引起共鸣的人物却寥寥无几,古今情怀都似乎微不足道。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占断淮南势: 诗人首先指出自己站在一个高处,俯瞰着淮南的景色,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2. 西风入鬓毛: 西风的吹拂使得诗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一江流不尽: 江水的不断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无尽。
  4. 多景最为高: 风景中高大的景物最为壮观,赋予人一种雄浑的气势。
  5. 斜日迷烟树: 夕阳映照下的树木,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诗意。
  6. 孤帆送客舠: 描绘了一幅孤独的画面,暗示着离别与思念。
  7. 兴怀人物少: 反映出人世间能够引起共鸣的人物寥寥无几。
  8. 今古等秋毫: 古今情怀似乎都微不足道,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江水比作时间的流逝,强调其无尽。
  • 拟人: “西风入鬓毛”使风似乎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句子之间的对称结构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自然美与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感慨,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南: 代表着地理和历史的交融。
  • 西风: 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时光的流逝。
  • 江水: 暗示着时间的无尽流逝。
  • 斜日: 传达出一种温馨而又惆怅的氛围。
  • 孤帆: 代表着离别与孤独的人生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占断淮南势”中的“势”指的是什么?
    A. 势力
    B. 地势
    C. 状态

  2. “西风入鬓毛”中,西风的作用是什么?
    A. 带来温暖
    B. 带来寒冷
    C. 表达时间的流逝

  3. “孤帆送客舠”描述的是何种情景?
    A. 送别
    B. 游玩
    C. 归来

答案: 1-B, 2-C,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甘露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俞桂的诗则在壮丽的景色中流露出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