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适中所所居南山岩花二种日玉梅日含笑者》

时间: 2025-01-10 22:11:26

蜡梅当日过苏黄,名压西川旧海棠。

太息此花终未遇,而余与子漫平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蜡梅当日过苏黄,名压西川旧海棠。太息此花终未遇,而余与子漫平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蜡梅当日曾经过苏黄之地,其名声压过了西川的旧海棠。我深深叹息这花终究未能遇到知音,而我与你只能随意评论。

注释: 字词注释:

  • 蜡梅:一种冬季开花的梅花,因其花瓣似蜡而得名。
  • 苏黄:指江苏和安徽一带,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西川:指四川西部,这里泛指四川地区。
  • 太息:深深地叹息。
  • 漫平章:随意评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蜡梅”和“旧海棠”可能并无特定典故,而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或某物的境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观赏蜡梅时,感叹其虽美却未得世人充分赏识,借此抒发自己或某物的怀才不遇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蜡梅与西川旧海棠的名声,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的赞赏以及对其未能得到应有赏识的遗憾。诗中的“太息此花终未遇”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感慨,同时也可能隐喻诗人自己的境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对比和叹息,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蜡梅当日过苏黄”,描述蜡梅曾在江南地区流传,暗示其名声之广。
  • 第二句“名压西川旧海棠”,通过对比,强调蜡梅的名声甚至超过了四川的旧海棠,显示其非凡之美。
  • 第三句“太息此花终未遇”,诗人深感遗憾,认为蜡梅虽美却未遇到真正懂得欣赏的人。
  • 第四句“而余与子漫平章”,表示诗人与友人只能随意评论,无法改变蜡梅的境遇。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蜡梅与旧海棠的对比,突出蜡梅的非凡之美。
  • 叹息:通过“太息”一词,表达诗人对蜡梅境遇的深切同情和遗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蜡梅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或某物怀才不遇的同情和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梅:象征着坚韧和美丽,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绽放。
  • 旧海棠:象征着传统和历史,但在诗中被蜡梅的名声所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蜡梅”是指什么? A. 一种冬季开花的梅花 B. 一种夏季开花的梅花 C. 一种春季开花的梅花 D. 一种秋季开花的梅花 答案:A

  2.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来突出蜡梅的非凡之美? A. 拟人 B. 比喻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C

  3. 诗中的“太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遗憾 D. 平静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的《蜡梅》:同样以蜡梅为题材,表达了对蜡梅的赞美和对其境遇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赵蕃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首诗更加注重通过对比和叹息来表达情感,而其他作品可能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多种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