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杭州虎跑寺谒弘一法师舍利塔》
时间: 2025-01-22 13:02: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杭州虎跑寺谒弘一法师舍利塔
作者: 熊盛元
白话文翻译
这座塔隐没在长林之中,泉水流淌,兰香和蕙香弥漫,雾气缭绕。如此高僧与如此的地方,怎能允许蜂蝶喧闹呢?我可以问,能否让我们在这里歌唱欢笑?我曾经也在沧海中漂泊,想从繁花丛中逃离,追寻那空灵的道理。然而,烦恼的障碍总是难以消除。在灵前我恭敬地跪拜,神志飘渺。最让人钦佩的是那松竹的气节,水云的襟怀。我的才情如海量无存,唯有交给吟咏之纸与画稿。更想谱写那清冷的琴操。对着青灯,忏悔尽了心中的风怀,心中却是黯淡的红心草。这样的恨意,何时才能了结呢?
注释
- 长林杪:长林的顶部或边缘,指塔的环境。
- 漱流泉:用泉水清洗,形容清澈的泉水。
- 兰香蕙馥:兰花的香气和蕙草的芬芳,形容香气袭人。
- 高僧:指弘一法师,佛教高僧。
- 孽障:指烦恼和罪业的障碍。
- 灵前:在佛前,指对佛的敬仰。
- 青灯:指佛堂中的青色灯火,代表静谧的修行环境。
- 心草:比喻内心的烦恼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盛元,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常常融入哲学思考与自然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弘一法师的追思与敬仰之际,反映了对人生、烦恼和修行的思考,表达了对高僧道德情操的赞美和对自身心灵的反省。
诗歌鉴赏
《金缕曲 杭州虎跑寺谒弘一法师舍利塔》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虎跑寺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弘一法师的敬仰与思考。诗的开头以“塔隐长林杪”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紧接着通过描写泉水的清澈和花香的芬芳,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这种环境与高僧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
在表达对高僧的崇敬时,诗人通过“未许蜂喧蝶闹”一语,表现出对喧嚣世俗的排斥,渴望在宁静中找到内心的安宁。接着,诗人自问“可许吾侪歌啸”,在问与答之间流露出对自由与束缚的纠结,展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
随着思绪的深入,诗人回忆自己的经历,“我亦曾经沧海客”,这不仅是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人对灵性修行的追求贯穿全诗,表达了对超脱烦恼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终古恨,几时了?”作结,留给读者一种深沉的思考。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高僧的仰望,与对心中烦恼的反省,构成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塔隐长林杪:塔隐在长林的边缘,暗示高僧的隐逸。
- 漱流泉兰香蕙馥:描绘出清新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如此高僧如此地:强调高僧与此地的契合。
- 未许蜂喧蝶闹:表达对世俗喧嚣的排斥。
- 问可许,吾侪歌啸:自问是否可以在此处欢笑,反映内心的挣扎。
- 我亦曾经沧海客:回忆自身经历,感慨人生的漂泊。
- 奈孽障,总难扫:感叹烦恼难以消除。
- 灵前稽首神飞袅:在灵前跪拜,神思飞扬。
- 最钦迟松筠气节:钦佩松竹的高洁气节。
- 万斛才情无著处:表达才情无处寄托的无奈。
- 付与吟笺画稿:将才情化为诗歌与画作。
- 更谱入,泠泠琴操:渴望将心声谱入琴曲。
- 忏尽风怀禅室冷:在清冷的禅室中忏悔。
- 对青灯,血黯红心草:面对青灯,内心却是黯淡的情感。
- 终古恨,几时了?:对无尽烦恼的感怀与追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烦恼比作“孽障”,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负担。
- 拟人:将清泉与花香赋予生命,营造出诗意的自然环境。
- 对仗:如“水云襟抱”,展现了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对人生烦恼的思考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塔:象征着信仰与超脱。
- 泉水:代表灵性与清净。
- 兰香蕙馥:象征高洁与优雅。
- 青灯:象征修行的孤寂与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僧”是谁?
- A. 释迦牟尼
- B. 弘一法师
- C. 达摩祖师
- D. 玄奘法师
-
诗中“奈孽障,总难扫”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障碍
- B. 心灵烦恼
- C. 社会问题
- D. 身体疾病
-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修行的孤寂
- C. 财富
- D. 知识
答案
- B. 弘一法师
- B. 心灵烦恼
- B. 修行的孤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白居易的作品,表达对自然与哲理的思考。
- 《将进酒》:李白的作品,展现对人生的热情与洒脱。
诗词对比
- 熊盛元的《金缕曲》和白居易的《庐山谣》都关注于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描绘,但熊盛元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宁静,而白居易则更显热情与豪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典诗词阅读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