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涂足油应尽,乾陀帔半隳。
辟支迦状貌,刹利帝家儿。
结印魔应哭,游心圣不知。
深嗟头已白,不得远相随。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涂抹油脂的足迹应该已经消失,灯笼的帷幕只剩下了一半。那位辟支迦的样子,宛如刹利帝王的儿子。结印的魔鬼应该在哭泣,游荡于圣境的人却浑然不知。我深深叹息,白发已生,却无法和你远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涂足油:涂抹油脂的足迹,暗指过去的痕迹。
- 乾陀帔:一种灯笼的帷幕,指灯笼的装饰。
- 辟支迦: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多变,象征着苦行僧或智慧者。
- 刹利帝家:指印度的一个王族,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力量。
- 结印:做出印信,常用于宗教仪式。
- 游心:游荡的心灵,指心思飘忽不定。
典故解析:
- 辟支迦:在佛教中,辟支佛是指那些独自得道的佛,通常指不依赖他人教导而达到解脱的人。
- 刹利:印度古代的一个种姓,通常指武士和统治者,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号清风,擅长诗歌和书法,追求清逸之风,作品多表现佛教思想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常常融入哲理和自省的元素。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五台山遇到僧侣的情境中所作,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相遇难得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修行和信仰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贯休的《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 其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信仰和亲情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涂足油应尽,乾陀帔半隳”描绘了一种残破和消逝的状态,暗示着过去的痕迹和物质的脆弱。紧接着提到的“辟支迦状貌”,则引入了一个具有宗教象征的角色,表达了对智慧和解脱的向往。
诗的中间部分“结印魔应哭,游心圣不知”中,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世俗与超脱之间的矛盾,游心圣者的无知与魔鬼的哭泣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对人心的迷惑和对信仰的追求。最后一句“深嗟头已白,不得远相随”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惋惜。
整首诗不仅是对五台山的景致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贯休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对修行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涂足油应尽:描绘了过往的痕迹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乾陀帔半隳:灯笼的帷幕损坏,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暂的。
- 辟支迦状貌:提到辟支迦,象征着智慧的追求与修行的境界。
- 刹利帝家儿:指王族的儿子,暗示着权势与地位。
- 结印魔应哭:对比结印的魔鬼与游心者的无知,揭示了世俗与超脱的矛盾。
- 游心圣不知:游荡的心灵不知道真实的意义,反映出对信仰的迷茫。
- 深嗟头已白:感慨白发已生,表明诗人对时间的感叹。
- 不得远相随: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涂足油、乾陀帔等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对比:游心与结印的对比,突出人心的迷惑与追求的无知。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短暂与信仰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感怀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油足:象征着过去的痕迹和时间的流逝。
- 乾陀帔:表现出美的消逝和脆弱。
- 辟支迦:象征着智慧和信仰的追求。
- 白发:象征着衰老和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辟支迦”象征什么? A. 权势
B. 智慧
C. 财富 -
“涂足油应尽”这句诗的意思是?
A. 过去的痕迹已经消失
B. 油足仍在
C. 油足的味道依旧 -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欢喜
C. 愤怒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表现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贯休与王维的作品都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贯休更强调信仰的追求,王维则更偏向于自然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贯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