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顶山晚望》

时间: 2025-01-10 22:52:29

云顶聊一望,山灵草木奇。

黔南在何处,堪笑复堪悲。

菊歇香未歇,露繁蝉不饥。

明朝又西去,锦水与峨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云顶山晚望
作者: 贯休 〔唐代〕

云顶聊一望,山灵草木奇。
黔南在何处,堪笑复堪悲。
菊歇香未歇,露繁蝉不饥。
明朝又西去,锦水与峨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云顶山上远望的情景。云顶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山中的灵气与奇特的草木交相辉映。黔南在何方?让人不禁感到既可笑又可悲。菊花的香气虽然已停,但香味依旧弥漫;露水丰盈,蝉鸣依旧不觉饥饿。明天又要向西而去,锦水与峨眉山的美景将再次映入眼帘。

注释:

  • 云顶:指云顶山,山高云雾缭绕,象征着高远和超脱。
  • 黔南:指贵州省南部地区,作者在此处用以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与困惑。
  • 菊歇:菊花已经凋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露繁:露水多而丰盈,表现出秋天的湿润和丰收。
  • 锦水与峨眉:指锦江与峨眉山,都是著名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丽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云顶山时,正值黄昏,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感受,表达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云顶山的晚景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云顶聊一望”便点明了诗人所处的高处与眺望的视角,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山灵草木奇”的描绘,传达出山中灵气的独特,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生命的活力。

“黔南在何处,堪笑复堪悲”一句,将视野转向远方,既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似乎在问:在这浩瀚的天地之间,黔南的归属何在?这不仅是对地域的追问,更是对人生际遇的探讨。

“菊歇香未歇,露繁蝉不饥”意象鲜明,菊花的香气虽然已经消逝,但依然留有余韵,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同时又与“露繁蝉不饥”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最后以“明朝又西去,锦水与峨眉”收尾,诗人展望未来,继续西行,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顶聊一望:在云顶山上随意地眺望,表现出宽广的视野与心境。
    • 山灵草木奇:山中的灵气与奇特的植物令人惊叹,体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黔南在何处:思考黔南的归属,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与困惑。
    • 堪笑复堪悲:既可笑又可悲的情绪,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 菊歇香未歇:虽然菊花凋谢,但香气仍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
    • 露繁蝉不饥:丰盈的露水与蝉声,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明朝又西去:展望明天的旅程,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 锦水与峨眉:展现出锦江与峨眉山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将自然界的变化与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在“黔南在何处,堪笑复堪悲”中形成了对仗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云顶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云顶:高远、超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山灵:自然的灵气,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神秘。
  • :象征高洁与淡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 :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丰盈,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锦水与峨眉:代表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黔南在何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土的思念
    • B. 对山水的赞美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人生的无奈
  2. “菊歇香未歇”中的“未歇”指的是什么?

    • A. 菊花的生命
    • B. 菊花的香气
    • C. 诗人的思绪
    • D.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A. 拟人
    • B. 对仗
    • C. 比喻
    • D. A和B都是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贯休的《游云顶山晚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贯休更加关注对人生的感慨,而王维则更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享受。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