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读后魏书》

时间: 2025-01-10 22:19:06

伟哉登国世,灵武定戎兵。

拓土能图大,求才实励精。

公侯新爵重,台省旧风清。

自匪谟长世,鸿图岂易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伟哉登国世,灵武定戎兵。
拓土能图大,求才实励精。
公侯新爵重,台省旧风清。
自匪谟长世,鸿图岂易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国家的伟大和安定,灵武之地的戎兵已然被稳固。开疆拓土的能力和对人才的渴求,彰显了国家的精益求精。高官厚爵的建立,彰显了朝廷的清明;而回顾往昔,旧有的风气却已被洗净。若非以长远的谋划来治国,鸿图大业又岂能轻易成就?

注释:

  • 伟哉:伟大啊;用于表达感叹。
  • 灵武:指灵武地区,古代的戎兵驻地。
  • 拓土:开疆拓土,意指扩展国土。
  • 求才:渴望人才,重视人才的引进。
  • 公侯:指高级贵族,地位显赫。
  • 台省:指朝廷或官署。
  • 匪谟:非长远的谋划。
  • 鸿图:宏伟的计划或蓝图。

典故解析:

“灵武”指代北方,古代常与戎兵相提并论,象征着国家的武力和安定;“鸿图”出自《尚书》,意指伟大的事业或计划,强调实现伟大目标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生卒年不详),字子弼,号岱庐,宋代文学家,官至太常丞,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关注国家大事。

创作背景:

此诗成于宋代,正值国家稳定、社会繁荣之时,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国家治理、人才重视及清明政治的赞美,反映了当时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盛世的欣喜与对未来的期许。开头用“伟哉”开篇,语气激昂,直接表达了对国家的赞美。接着“灵武定戎兵”一句,不仅描绘了国家的安定,也暗含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诗中对“拓土能图大,求才实励精”的强调,展示了国家对扩展疆域和引进人才的渴望,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治国理念。

接下来“公侯新爵重,台省旧风清”句,反映了当时政治清明,重视人才的现状,与此同时,古代官场的腐败与丑陋风气在此被一一驳斥,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政治愿景。最后以“自匪谟长世,鸿图岂易成”收尾,提醒人们治国理政不能只靠短期的策略,必须有长远的规划和深思熟虑的决策。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有赞美的豪情,也有深刻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伟哉登国世:称赞国家的伟大与登基之时的盛况。
  2. 灵武定戎兵:描写国家的安定,军队已然巩固。
  3. 拓土能图大:强调拓展国土的能力与宏伟的目标。
  4. 求才实励精:表明对人才的重视与引进的努力。
  5. 公侯新爵重:展示高官的权威与地位的重要性。
  6. 台省旧风清:指朝廷的清明,旧有的腐风已被洗净。
  7. 自匪谟长世:若无长远的谋划,必然难以维持。
  8. 鸿图岂易成:伟大的事业怎能轻易达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拓土能图大,求才实励精”,工整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国家治理比作“鸿图”,形象而生动。
  • 夸张:用“伟哉”来强调国家的伟大,增强了表达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长远的规划和对人才的重视,才能实现伟大的国家目标。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期待,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国家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国家的强大与繁荣。
  2. 灵武:代表国家的安稳与军事力量。
  3. 拓土:象征扩展与发展的愿望。
  4. 求才:反映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
  5. 公侯: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6. 鸿图:代表着伟大的理想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夏竦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灵武”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个地方
    • C. 一类人民
    • D. 一种神兽
  3. “求才实励精”这一句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重视人才
    • B. 忽视人才
    • C. 反对人才
    • D. 迷信人才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杜甫《春望》: 同样体现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但侧重于动乱中的家国情怀。

王安石《泊船瓜洲》: 描绘了国家统一后的宁静与美好,主题上与夏竦的诗有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

通过以上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奉和御製读后魏书》的诗意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