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初霁试笔》
时间: 2025-01-27 03:34: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墨入红丝点漆浓,闲将倦笔写秋容。
雨声已断时闻滴,云气将归别起峰。
斜日半穿临水竹,好风遥送隔城钟。
远游更动轻舟兴,太息何人解见从?
白话文翻译:
墨水渗入红丝,点缀得十分浓郁,我闲暇中用疲惫的笔描绘秋天的景色。雨声已经停了,偶尔能听到滴水的声音,云气将要散去,浮现出远处的山峰。斜阳半遮着水边的竹子,微风悠然地送来隔城的钟声。远游的心情更是激起了我轻舟的兴致,叹息着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和向往?
注释:
- 墨:指的是墨汁,古代书画用墨。
- 红丝:可能指的是红色的丝绸,象征着秋天的色彩。
- 倦笔:疲倦的笔,形容作者心情的疲惫。
- 雨声已断:雨声已经停止。
- 云气将归:云层即将散去,天空将要放晴。
- 斜日:指的是夕阳,斜斜地照射下来。
- 临水竹:水边的竹子,营造出宁静的意境。
- 好风:美好的微风。
- 隔城钟:远处城市的钟声,寓意思乡之情。
- 远游:远行,心向远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同时也极具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正值雨后初霁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远游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秋雨初霁试笔》是陆游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秋雨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首句“墨入红丝点漆浓”用墨与红丝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了秋天色彩的浓郁,暗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与美好。随后“闲将倦笔写秋容”则体现了诗人因疲惫而放松心情,借助笔墨描绘自然,表达了他对写作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在描绘雨后景象的同时,诗人感受到雨声的消逝,似乎在提醒读者,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短暂的。“云气将归别起峰”一句,描绘了云层散去后的山峰,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充满了生机。诗的后半部分“斜日半穿临水竹”描绘了夕阳洒下斜光,竹影摇曳,安静而美丽,给人以宁静的感受。而“好风遥送隔城钟”则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钟声的悠远让人感受到一种离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既有对秋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示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墨入红丝点漆浓”:描绘秋天色彩的浓郁,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闲将倦笔写秋容”:诗人放下疲惫,沉浸于写作中。
- “雨声已断时闻滴”:雨停后,偶尔听到水滴声,增添了静谧的气氛。
- “云气将归别起峰”:云层散去,山峰显现,象征希望。
- “斜日半穿临水竹”:夕阳映照水边竹林,营造了宁静的意境。
- “好风遥送隔城钟”:微风送来远方的钟声,唤起乡愁。
- “远游更动轻舟兴”:向往远游,激起轻舟之兴。
- “太息何人解见从?”:叹息无人理解自己的心情,表现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墨与红丝的结合比作秋天的色彩。
- 拟人:雨声与钟声似乎在与人对话,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斜日半穿”和“好风遥送”,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对人事的思考,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向往,体现了人对自然与心灵的双重追求。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收获与成熟,充满了希望与感慨。
- 雨声:象征着宁静与思考,暗示时间的短暂。
- 斜阳:代表着老去与思念,增添了忧伤的情感。
- 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反映诗人的品格追求。
- 钟声:象征着乡愁与对往昔的怀念,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墨入红丝点漆浓”描绘了什么意象?
- A. 秋天的色彩
- B. 雨后的宁静
- C. 远方的山峰
-
“好风遥送隔城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思乡
- C. 喜悦
-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王维的秋天描写:
- 陆游的《秋雨初霁试笔》通过细腻的雨后景象表达思乡与孤独。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自然与静谧,展现出一种淡泊的心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