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菊盛开》

时间: 2025-01-27 04:05:49

蓓蕾黄花当径开,朣胧佳月出云来。

中秋见菊从前少,端为瀛公诗句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蓓蕾黄花当径开,朣胧佳月出云来。中秋见菊从前少,端为瀛公诗句催。

白话文翻译:

蓓蕾般的黄花在路边盛开,朦胧的美丽月亮从云层中升起。中秋时节看到菊花盛开是很少见的,这大概是因为瀛公的诗句所催促的。

注释:

  • 蓓蕾:花蕾,未开放的花。
  • 黄花:指菊花,因菊花多为黄色。
  • 朣胧:朦胧,形容月亮不甚明亮的样子。
  • 佳月:美丽的月亮。
  • 瀛公:指诗人自己或某位文人,具体指代需结合诗人生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细腻表达。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诗人观察到菊花盛开,感叹这一景象的罕见,并将其与中秋月色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诗人在中秋之夜,见到菊花盛开,这一景象在传统中并不常见,因此诗人感到新奇,并将其与中秋的月亮相结合,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夜的菊花盛开为题材,通过对“蓓蕾黄花”和“朣胧佳月”的描绘,展现了中秋夜的独特美景。诗中“蓓蕾黄花当径开”一句,既描绘了菊花的形态,又暗示了其盛开的时节之特殊。而“朣胧佳月出云来”则进一步以月亮的朦胧美来衬托菊花的清新。最后两句“中秋见菊从前少,端为瀛公诗句催”,诗人巧妙地将菊花的盛开与自己的诗句联系起来,赋予了自然景象以人文的情感,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述,更是一种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蓓蕾黄花当径开”:描绘了菊花的初开,蓓蕾般的黄花在路边盛开,形象生动。
  • “朣胧佳月出云来”:形容中秋夜的月亮朦胧而美丽,从云层中缓缓升起,增添了诗意。
  • “中秋见菊从前少”:指出中秋时节见到菊花盛开是少见的,增加了诗的新奇感。
  • “端为瀛公诗句催”:诗人将自己的诗句与菊花的盛开联系起来,赋予了诗句以生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蓓蕾黄花”将菊花比作蓓蕾,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的形态。
  • 拟人:“端为瀛公诗句催”将诗句拟人化,仿佛是诗句催促了菊花的盛开。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中秋夜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蓓蕾、黄花、朣胧、佳月。这些词汇共同构成了中秋夜的静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蓓蕾黄花”指的是什么花? A. 梅花 B. 菊花 C. 牡丹 D. 玫瑰
  2. “朣胧佳月”形容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彩
  3. 诗人在中秋夜见到菊花盛开,感到怎样? A. 常见 B. 罕见 C. 不关心 D. 厌恶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中秋为背景,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家铉翁的《中秋日菊盛开》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中秋题材,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家铉翁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集》:包含了苏轼的多首中秋题材诗作,可以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