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参议滕告院挂冠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由来恬退士,史册亦稀疏。
唐有杨少尹,汉惟疏大夫。
翁能辞禄去,我欲杀青书。
今世无名笔,谁为写作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隐退的士人就不多见,历史上记录的也很少。唐朝有杨少尹这样的人,汉朝有疏大夫这样的隐士。你能够辞去官职而归隐,我也想放下手中的书本。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名气的笔墨,谁来为我绘制理想的蓝图呢?
注释:
- 恬退:安静地隐退,指士人辞官归隐的生活。
- 史册:历史记录的书籍。
- 杨少尹:唐代著名的隐士。
- 疏大夫:汉代的一种官职,常指安于清闲生活的士人。
- 翁:指对方或自己,古时的称呼。
- 杀青书:指放弃写作或完成书稿。
- 无名笔:没有名气的写作工具或人。
典故解析:
- 杨少尹:指杨炯,他是唐代著名的隐士,以其高洁的品德和清高的生活态度著称。
- 疏大夫:源于汉代,有些官员因不满官场的纷扰而选择辞官归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听雪楼,南宋词人和诗人,擅长诗词,著作颇丰,风格清新高远。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刘克庄对滕告院的送别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诗歌鉴赏:
《送参议滕告院挂冠》是一首表达隐逸情怀和对名利的冷淡的诗作。诗中开篇即指出历史上隐退士人的稀少,反映出作者对当下社会风气的失望与无奈。刘克庄以杨少尹和疏大夫作为典故,强调古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暗示自己亦有此志。接着,诗人通过“我欲杀青书”这一句,表明了自己对写作的放弃,似乎是在宣告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向往一种更为本真的生活。结尾的“今世无名笔,谁为写作图”更是发出感慨,现实中无名的文人难以成就大业,令人倍感无奈和惆怅。整首诗情感深沉,字句间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状的不满,充满了淡淡的失落和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由来恬退士,史册亦稀疏:隐退的士人自古以来就不多,历史上对此的记载也很少。
- 唐有杨少尹,汉惟疏大夫:唐朝有杨少尹这样的隐士,汉朝则有疏大夫这样的清白之士。
- 翁能辞禄去,我欲杀青书:你能辞去官职而归隐,我也想放下手中的书本。
- 今世无名笔,谁为写作图: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名气的笔墨,谁来为我绘制理想的蓝图呢?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如“唐有杨少尹,汉惟疏大夫”,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谁为写作图”以反问的方式加深了诗人的无奈与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及对现实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 隐退士人:象征着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渴望追求内心的宁静。
- 青书:代表着知识与文化,但在此处却隐含了对文学创作的无奈放弃。
- 无名笔:象征着当代缺乏成就的人,表达了对无声无闻的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唐代隐士是谁?
- A. 李白
- B. 杨少尹
- C. 王维
- D. 杜甫
-
“我欲杀青书”中的“青书”指的是什么?
- A. 书本
- B. 诗歌
- C. 文学创作
- D. 小说
-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 A. 名利
- B. 财富
- C. 权力
- D. 友情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谢亭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刘克庄的《送参议滕告院挂冠》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展现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