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侍御被使燕然》

时间: 2025-01-10 22:33:52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回归了北方的龙塞,骑马的指尖指向了雁门。
胡笳声中折断了杨柳,汉朝的使者在采集燕支。
在戍楼上随意一望,花与雪交错参差。
关山之间似乎传来新曲,应当是从笛子中吹出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塞:指代北方的边疆地区,龙象征着国家的尊贵和强大。
  • 骑指:骑马时用手指指向。
  • 胡笳:一种乐器,常用于边塞的音乐,象征着边疆的生活。
  • 杨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汉使:指代汉朝的使者,代表了汉朝的文化和政治。
  • 戍城:指边防的城堡,守卫边疆。
  • 花雪:春花与雪花交错,形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典故解析:

  • 燕支:指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寓意吉祥。
  • 胡笳汉使对比,表现了边塞文化的多元性,反映了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边塞风光,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和边疆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边疆安定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回归,表现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回归为开端,描绘了北方边塞春天的气息。首句中的“春归龙塞北”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伴随着“骑指雁门垂”,描绘出一种悠闲和自然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接下来的“胡笳折杨柳”则引入了边疆特有的文化气息,胡笳作为边塞的乐器,折断的杨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暗示着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转换。“汉使采燕支”则强调了汉朝的文化与边塞的融合,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戍城聊一望”表达了戍边士兵的孤独与思念,而“花雪几参差”则通过意象的对比,渲染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边塞的春天是如何在寒冷与温暖之间交替。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传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归龙塞北:春天的气息回到了北方的边塞,暗示了生机的复苏。
  2. 骑指雁门垂:骑马的手指指向雁门,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3. 胡笳折杨柳:边塞的乐器声中,春风吹拂杨柳,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4. 汉使采燕支:汉朝的使者在采集燕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文化的交流。
  5. 戍城聊一望:在戍楼上随意一望,表现出一种对边疆的思考。
  6. 花雪几参差:花与雪交错,形成一种美丽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多样性。
  7. 关山有新曲:在关山之间似乎传来新的曲子,暗示着生活的变化和希望。
  8. 应向笛中吹:暗示着这些曲子可能是从笛子中吹出的,体现了音乐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春花、雪、胡笳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 比喻:用花与雪的参差比喻春天的复杂和多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边疆生活的思考,反映了汉族与边疆民族的文化交融,体现了对国家繁荣与和平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龙塞:象征着强大的国家和边疆的守护。
  2. 胡笳:代表边疆的文化,传达出一种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
  3.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柔美。
  4. 燕支:象征春天的到来和吉祥。
  5. 戍城:代表边疆的防线,体现了守卫和平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笳”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动物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与自然的热爱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3.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边疆春天的景象?
    A. 花雪几参差
    B. 骑指雁门垂
    C. 汉使采燕支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但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 高适《别董大》:侧重于友情与离别,反映了边塞士兵的情感,风格上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