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

时间: 2025-01-10 21:50:11

苍壁束江流,孤军水上头。

蛟龙惊鼓角,云雾裛衣裘。

午市巴姑集,危滩楚客愁。

使君才笔健,当似白忠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壁束江流,孤军水上头。
蛟龙惊鼓角,云雾裛衣裘。
午市巴姑集,危滩楚客愁。
使君才笔健,当似白忠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流在苍壁之间蜿蜒而过,孤独的士兵在水面上徘徊。蛟龙惊吓了鼓声,云雾笼罩着衣裳。午后的集市上,巴姑(指卖鱼的女子)聚集,危滩边,楚地的客人满心忧愁。希望君子(徐君章)有才华的笔力,能和白忠州(白居易)相媲美。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壁:青色的山壁。
  • 束江流:形容江水被山壁束缚。
  • 孤军:指孤独的士兵。
  • 蛟龙:传说中的龙,象征力量和威严。
  • :沾染,洇湿。
  • 巴姑:指卖鱼的女人。
  • 危滩:危险的滩涂。
  • 楚客:楚地的客人,可能是指流亡或旅居他乡的人。
  • 使君:对徐君章的尊称,表示对其才华的期待。
  • 白忠州:白居易的别号,强调其文学才华。

典故解析:

  • 白忠州: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此处提到白居易,意在强调对徐君章才华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诗人,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山水田园景色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徐君章的情景中,徐君章即将赴任梁山,诗中充满了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和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水流动和孤军的景象,开篇的“苍壁束江流”就将读者带入一个苍凉的自然环境中,山壁与江流的描写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仿佛看到了水流的奔腾与山壁的巍峨。接下来的“孤军水上头”则引入了人物形象,孤独的士兵在水面上漂浮,暗示着离别的孤寂与忧愁。

“蛟龙惊鼓角,云雾裛衣裘”两句通过声与色的结合,构建了一种神秘而又压抑的氛围,蛟龙的存在引起了鼓角的惊动,象征着动荡与不安,而云雾则笼罩着一切,令人感到困惑与迷茫。

在午市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巴姑集”和“楚客愁”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一种市井气息,同时也暗示着流亡者的悲苦,营造出一种对比的情感。

最后一句“使君才笔健,当似白忠州”则是对徐君章的期待与祝愿,表达了对他才能的认可,期盼他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成为如白居易般的伟大诗人。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离别的忧伤,也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壁束江流:青色的山壁将江水束缚,展示出自然的雄伟。
  • 孤军水上头:孤单的士兵在水面上,暗示离别时的孤独感。
  • 蛟龙惊鼓角:蛟龙的出现让人惊恐,象征着不安定的局势。
  • 云雾裛衣裘:云雾缭绕,象征着迷茫和不确定。
  • 午市巴姑集:市场上,女性聚集,显示出生活的繁忙。
  • 危滩楚客愁:危险的滩涂边,楚地的客人感到忧愁,反映出对故土的思念。
  • 使君才笔健:表达对徐君章才华的期待。
  • 当似白忠州:希望其能像白居易一样卓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蛟龙比作威严的力量。
  • 拟人:云雾仿佛有生命般裹挟着人。
  • 对仗:如“苍壁束江流,孤军水上头”体现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表现出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盼,强调了对才华的追求与对故土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壁:象征稳固与永恒。
  • 孤军:代表孤独与不安。
  • 蛟龙:象征力量与威胁。
  • 云雾:象征迷茫与困惑。
  • 巴姑:体现生活的琐碎与人情冷暖。
  • 楚客:象征流亡与思乡之情。
  • 白忠州:象征文化与才华的追求。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离别的氛围和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诗人深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苍壁”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山壁
    B. 白色的海洋
    C. 红色的沙漠
    D. 绿色的草原

  2. “使君才笔健”一句中“使君”指的是谁? A. 白居易
    B. 梅尧臣
    C. 徐君章
    D. 蛟龙

  3. 诗中描写的“巴姑”主要是指什么? A. 卖鱼的女子
    B. 水手
    C. 渔夫
    D. 客人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岳》 by 杜甫
  • 《送友人》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与本诗都有送别的主题,但李白的表达更加奔放,情感激烈,而梅尧臣则更显沉郁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