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4-27 19:35: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黄金弄色轻于粉。
濯濯春条如水嫩。
为缘力薄未禁风,
不奈多娇长似困。
腰柔乍怯人相近。
眉小未知春有恨。
劝君著意惜芳菲,
莫待行人攀折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女子的娇媚。
金色的花瓣,比粉妆还要轻盈。
春天的柳条如水一般嫩绿。
因为我力量微薄,无法阻挡春风,
只得无奈多娇的花朵长得像是被困住了。
女子的腰肢柔软,乍一靠近,显得害羞。
她的眉眼虽小,却不知春天是否存有遗憾。
我劝你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不要等到行人将花攀折殆尽之后才后悔。
注释:
字词注释:
- 弄色:指花瓣的色彩轻盈,像是玩弄色彩。
- 濯濯:形容春柳的嫩绿,像水一样清新。
- 力薄:力量微薄,无法阻挡。
- 多娇:形容花朵娇美的样子。
- 相近:靠近。
- 芳菲:指花草的美好和芳香。
典故解析:
- 此诗描绘的春景与女子之美,常见于古代诗词中,体现了春天的生命力和女子的娇媚。春天常被视为美好和希望的象征,而女子的美则是春天的延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擅长词。
创作背景:
《玉楼春》创作于宋代,是欧阳修在春天时的感慨,反映了他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的情感。
诗歌鉴赏:
《玉楼春》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女子的娇媚,展现了欧阳修细腻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情感。诗中以“黄金弄色轻于粉”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花朵的娇嫩,使用了生动的比喻,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花香四溢的场景。接下来,诗人以“濯濯春条如水嫩”形容春柳的嫩绿,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了对女子的描写。通过“腰柔乍怯人相近”与“眉小未知春有恨”,将花与女子的美丽紧密结合,传达出一种春天的娇羞与怯懦。最后两句“劝君著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尽”以劝诫的口吻,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感叹与珍惜。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使其在优美的旋律中流露出深刻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金弄色轻于粉:花瓣的金色比粉妆更显轻盈,强调花的色彩和美丽。
- 濯濯春条如水嫩:春柳的嫩绿如水般清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为缘力薄未禁风:因为自身力量微薄,无法阻挡春风的肆虐。
- 不奈多娇长似困:面对娇美的花朵,却感到无奈,它们仿佛被困住。
- 腰柔乍怯人相近:女子的腰肢柔软,靠近时显得有些害羞。
- 眉小未知春有恨:她的眉眼虽小,却不知春天是否有遗憾。
- 劝君著意惜芳菲:劝告朋友要珍惜这美好的春色。
- 莫待行人攀折尽:不要等到别人将花攀折殆尽才后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颜色比作黄金,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花朵被形容得娇美而困惑,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腰柔乍怯”与“眉小未知”,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深刻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金:象征美丽与富贵,代表春天的灿烂。
- 春条: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芳菲:象征美好的事物,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柳条?
- A. 黄金弄色轻于粉
- B. 濯濯春条如水嫩
- C. 劝君著意惜芳菲
- D. 腰柔乍怯人相近
-
“莫待行人攀折尽”中的“攀折”指的是什么?
- A. 采摘
- B. 观看
- C. 种植
- D. 赞美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欧阳修与李清照的词作都体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李清照的词更常常蕴含着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爱情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欧阳修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