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良渚》

时间: 2025-04-29 03:09:19

船出修门未有诗,直须凤口汎晴溪。

缘何独景方吟得,拙句频年不立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过良渚
作者: 张镃 〔宋代〕
船出修门未有诗,直须凤口汎晴溪。
缘何独景方吟得,拙句频年不立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修门出船时,还没有写出诗来,只能依靠着凤口船在晴朗的溪水上航行。为什么只是在这独特的景色面前我才能吟咏呢?而我拙劣的诗句多年却无题可立。

注释:

  • 修门:指的是一处水路的出入口,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名。
  • 凤口:指的是船的形状或某种特定的船,凤口船在古代可能是指一种轻便的船只。
  • :表面上看似平静水面上轻轻荡漾的样子。
  • 独景:独特的景致。
  • 吟得:吟咏得以表达出来。
  • 拙句:指的是自身认为不够优秀的诗句。

典故解析:

“凤口”可能与古代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有关,凤是一种象征吉祥和美好的神鸟。文中提及的“良渚”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代表着古代江南地区的文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熙,号逸庐,宋代诗人,生平事迹鲜少,但其诗作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出行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感悟和对自己诗才的自我反思,反映出他对创作的困惑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出行时的心境与自然景色。起句“船出修门未有诗”便交代了出行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未能及时抒发情感的无奈。接着“直须凤口汎晴溪”则引入了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清晰地勾画出船在晴朗溪水上轻盈航行的画面,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第三句“缘何独景方吟得”,流露出诗人对独特景致的敏感与对创作灵感的追寻。最后一句“拙句频年不立题”则展示了诗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谦与不满,表明尽管有着丰富的生活与见闻,却难以将这些化为诗句,形成强烈的反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迷惘,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船出修门未有诗:诗人刚开始出航,还未能写下任何诗句。
  2. 直须凤口汎晴溪:只能依靠凤口船在晴朗的溪流中航行,描绘了轻松优雅的航行状态。
  3. 缘何独景方吟得:为什么只有在这独特的景色面前才能吟咏?
  4. 拙句频年不立题:尽管多年来写了许多诗,却没有什么可以立题的优秀作品。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船出修门”和“凤口汎晴溪”形成对称的画面。
  • 比喻:将自然景色和诗歌创作的关系隐喻化,表现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困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我怀疑,体现了对灵感的渴求与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自由与流动,代表着诗人追求灵感的旅程。
  2. 晴溪: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体现诗人内心的向往。
  3. 凤口:象征着优雅与高贵,暗示诗人渴望的艺术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船
    • B. 山
    • C. 城市
    • D. 花
  2. 诗中“缘何独景方吟得”的意思是:

    • A. 对景色的赞美
    • B. 对创作灵感的困惑
    • C. 对时间的感慨
    • D. 对他人的羡慕
  3. 诗人对自己的诗句持什么态度?

    • A. 自信
    • B. 自谦
    • C. 疑惑
    • D. 满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沉静内敛,而张镃则更显得急于表达自身对创作的渴望与不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