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

时间: 2025-01-11 01:27:28

至日观书不几行,梅梢横影月昏黄。

汉家红影无人见,未必曾添一线长。

意思解释

至日

作者: 方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至日观书不几行,梅梢横影月昏黄。
汉家红影无人见,未必曾添一线长。

白话文翻译:

在至日这天,我看书却只读了几行,梅树的枝条在黄昏的月光下投下了横斜的影子。汉朝的红色影子无人知晓,或许它从未增添一丝长久的情感。

注释:

  • 至日: 指冬至或夏至,古人认为此时阳光最强或最弱,象征着一年中的转折点。
  • 梅梢: 梅树的枝头,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
  • 红影: 可能指汉朝的辉煌成就或历史的遗迹。
  • 一线长: 比喻长久的感情或记忆。

典故解析:

  • 汉家红影: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代表着繁荣与文化的鼎盛。诗中提到的“红影”,可能暗指汉代的荣光和文化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辉煌已无人知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特定的季节,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感慨。方岳在此时可能正经历个人的思考或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至日》是一首富有哲思的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开头一句“至日观书不几行”,点明了诗人处于特定的时空里,尽管想要沉浸于书本的知识,然而却因外界的干扰而难以专注。这种心态在现代人中也十分常见,反映出一种对知识渴求却又被现实干扰的矛盾。

接下来的“梅梢横影月昏黄”,通过梅树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梅树在古代多象征高洁与坚韧,正如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坚守。

“汉家红影无人见”,则将视线转向历史,表达了对汉朝辉煌的追忆。历史的辉煌已如烟云般消逝,只有影子留存。最后一句“未必曾添一线长”,透出一种对于时间与记忆的无奈,仿佛在说那些曾经的辉煌,或许从未真正留存于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至日观书不几行”:在冬至这天,我看书却只读了几行,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
    • “梅梢横影月昏黄”:梅树的影子在黄昏中斜斜地投射,构造出一种宁静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 “汉家红影无人见”:汉朝的辉煌如今无人知晓,历史的辉煌已被遗忘。
    • “未必曾添一线长”:或许过去的辉煌从未在心中留下长久的痕迹,反映出一种对历史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 “汉家红影”将历史的辉煌比作影子,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历史遗忘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 梅梢: 象征着清高与孤独,代表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孤寂。
  • 月昏黄: 黄昏的月光传达出一种朦胧的美,也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 汉家红影: 代表过去的辉煌与文化成就,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至日》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方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梅梢”主要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清高与孤独
    • C. 富贵
    • D. 忍耐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时间流逝和历史遗忘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追忆
    • D.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 通过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至日》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
  • 李白《月下独酌》: 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孤独与自省的情感,二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有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