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狼山》

时间: 2025-01-11 14:14:34

山盘水转小桥通,殿角峥嵘倚乱峰。

世上自闻真法力,岩前无复白狼踪。

蜃喷海气昏危塔,龙戏江声杂暮钟。

为爱赞公房外月,解鞍求宿愿从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狼山
作者: 王观 〔宋代〕

山盘水转小桥通,
殿角峥嵘倚乱峰。
世上自闻真法力,
岩前无复白狼踪。
蜃喷海气昏危塔,
龙戏江声杂暮钟。
为爱赞公房外月,
解鞍求宿愿从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狼山的壮丽景色。山势蜿蜒,水流环绕,小桥通向远方,殿宇耸立在高耸的山峰之上。世间虽有人称道的真法力,但在岩石前却再也看不见白狼的踪迹。蜃气从海中涌出,迷蒙了高耸的塔楼,龙在江水中嬉戏,江声与暮钟交杂在一起。为了欣赏这美景,我在公房外赞美月色,解下鞍来寻求一个安静的宿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狼山:指的是山的名称,可能与传说中的白狼有关。
  • 殿角:指的是庙宇的角,形容其高耸。
  • 真法力:指的是真实的法力或神奇的力量。
  • 蜃喷海气:蜃是传说中的一种海中生物,能喷出海气,形容气氛的奇幻。
  • 龙戏江声:龙在江中嬉戏,寓意自然和谐。

典故解析:

  • 白狼:与白狼相传的神秘故事有关,象征着不可捉摸的力量。
  • 蜃气:古代传说中蜃气能变幻景象,常与海上迷雾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观,生活在宋代,以诗词见长,常描绘山水和自然景色,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作者游览狼山时所作。诗中不仅描绘了景色,还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诗歌鉴赏

《九日狼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开头两句“山盘水转小桥通,殿角峥嵘倚乱峰。”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入,展现了山水环绕的美丽画卷;接下来的“世上自闻真法力,岩前无复白狼踪。”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思考。作者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变化,与蜃气、龙等意象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奇幻而又真实的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为爱月光而赞美,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安宁的向往。整首诗在气韵上融合了壮阔与细腻,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象,又有人文情怀的细腻流露,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盘水转小桥通:描绘山势的蜿蜒与水流的环绕,形成了小桥通向远方的景象。
  2. 殿角峥嵘倚乱峰:高耸的庙宇与错落的山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的险峻。
  3. 世上自闻真法力:指世间传说中的神奇力量,暗示人们对自然神秘的向往。
  4. 岩前无复白狼踪:在这片自然中,白狼的消失象征着某种力量的退去。
  5. 蜃喷海气昏危塔:蜃气的出现使得远处的塔楼显得模糊,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6. 龙戏江声杂暮钟:龙在江中嬉戏,江水与钟声相交织,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声音背景。
  7. 为爱赞公房外月:在公房外为月亮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8. 解鞍求宿愿从容:解鞍后希望能在此处安静地休息,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结合,形成丰富的意象。
  • 拟人:蜃与龙的描绘使自然现象生动化。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活宁静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伟大与壮丽。
  • 白狼:代表神秘的力量与不可捉摸的事物。
  • 蜃气: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奇幻。
  • :常用作寄托情感的意象,象征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盘水转小桥通”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 A. 山势险峻
    • B. 山水环绕
    • C. 小桥破旧
  2. “白狼”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神秘的力量
    • B. 坚韧的精神
    • C. 友谊的象征
  3. 诗中提到的“蜃”与“龙”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和谐
    • B. 生活的艰辛
    • C. 友情的深厚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山中》

诗词对比: 王观的《九日狼山》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王观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思,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奔放的精神。两者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观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