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白话文翻译:
流莺在空中轻盈地飞舞,时而参差不齐地掠过,
在小路上渡水而行,心情难以自持。
那巧妙的鸣叫难道没有深意吗?
良辰美景未必就会有佳期。
风中、露下、夜里阴晴交替,
千家万户在开合之间。
我曾为春天的离去而感到痛苦,不忍再去倾听,
凤城之中何处还有花枝可寻?
注释:
字词注释:
- 流莺:指黄莺,常象征春天、美好时光。
- 飘荡:轻盈地飞舞、游动。
- 参差:形容高低不齐,错落有致。
- 渡陌临流:渡过小路,临近水边,描绘一种悠闲的场景。
- 巧啭:巧妙的鸣叫。
- 良辰:美好的时光。
- 凤城:指传说中的美丽城市,象征美好与繁华。
典故解析:
- 凤城: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美丽、繁华的地方。此处可能暗指李商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爱情与离愁。李商隐的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社会变迁和历史沉思,风格上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创作背景:
《流莺》创作于唐代后期,诗人正经历人生的困顿与感情的波折。此时,李商隐的政治生涯并不顺遂,内心的苦闷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在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流莺》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诗作,描绘了春天的流莺与人生的无奈。开篇以“流莺飘荡复参差”引入,生动地展现了流莺在空中轻盈飞舞的场景,给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接下来的“渡陌临流不自持”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流莺的轻松似乎与他内心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反复提到“良辰”和“佳期”,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无常的感慨。流莺的鸣叫“岂能无本意”,让人联想到诗人自身在生活中的种种思考与感慨。通过“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诗人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社会景象,表现出人们生活的繁忙与变化无常。
最后两句“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怅然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莺飘荡复参差:流莺在空中飞舞,时而高低不齐,形象生动,传达了春天的意境。
- 渡陌临流不自持:描绘了诗人看流莺的情景,流莺的轻松让他心中难以自持,暗含他内心的忧愁。
- 巧啭岂能无本意:流莺的鸣叫并非随意,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良辰未必有佳期:即使是美好的时光,也未必会有美好的机会,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
- 风朝露夜阴晴里: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 万户千门开闭时:千家万户的生活在不断变动,暗喻社会的繁忙与人情的冷暖。
- 曾苦伤春不忍听:诗人曾因春天的离去而痛苦,现在对春天的回忆也感到不忍。
- 凤城何处有花枝:最后以对美好事物的追问结束,表达了对美好记忆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如“渡陌临流”与“风朝露夜”形成对比。
- 比喻:流莺的飞舞象征着自由与美好,而诗人内心的情感则与之形成对照。
- 拟人:流莺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流莺与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莺:象征春天与自由,代表美好与欢愉。
- 良辰:象征美好的时光,暗示人们对幸福时刻的追求。
- 凤城:象征理想与美好的生活,展示追忆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流莺》中的“流莺”象征什么? A. 自由与美好
B. 生活的无奈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良辰”主要指: A. 幸福的时光
B. 美好的季节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A -
“凤城何处有花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春天的绝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商隐《流莺》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均对春天有感慨,但李商隐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诗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