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间老友壁》

时间: 2025-04-27 19:02:20

山间虽寂静,未得事全无。

锄地留莎草,添泉养石蒲。

庭除风自扫,身世月同孤。

老去知禅味,松间试结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山间老友壁
作者: 叶绍翁 〔宋代〕

山间虽寂静,未得事全无。
锄地留莎草,添泉养石蒲。
庭除风自扫,身世月同孤。
老去知禅味,松间试结趺。

白话文翻译

在山间虽然寂静,但并非一无所有。
锄地的时候留下了莎草,
泉水滋养着石蒲。
庭院的杂草被风自然扫除,
我的身世与明月同样孤独。
老了之后才懂得禅的滋味,
在松树间试着打坐。

注释

字词注释:

  • 莎草:一种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湿地,形态柔软。
  • 石蒲:水边的一种植物,生长在石头旁边,常用作水生植物的代表。
  • 庭除:庭院的杂草,指庭院内的清扫。
  • :指打坐的姿势,表示修行和静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禅味”,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和体悟,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翁(约1050—1120年),字宗悫,号惭愧居士,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擅长描绘山水之美及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叶绍翁晚年,表达了他对山间生活的喜爱和对孤独生活的体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时光流逝及内心宁静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山间老友壁》是一首描绘山间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寂静的山间,虽然表面上看似一片宁静,但实则生活中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考。前两句描绘了山间的生活场景,锄地留下的莎草与泉水滋养的石蒲,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这种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中间的两句则转向个人的内心感受,提到“庭除风自扫”,意指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明月相提并论,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渺小。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禅的领悟,老去之后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松间打坐的姿态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词的意境清新而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间虽寂静,未得事全无。

    • 意思是山中虽然静谧,但生活中仍有事情在发生,意味着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活动的存在。
  2. 锄地留莎草,添泉养石蒲。

    • 描述了农耕生活的场景,锄地时留下的莎草和泉水滋养的石蒲,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 庭除风自扫,身世月同孤。

    • 这一句表现了内心的孤独感,庭院中的杂草自然被风扫除,反映出一种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
  4. 老去知禅味,松间试结趺。

    • 表达了对禅的领悟,老年时才明白禅的真谛,松树间静坐打坐的姿态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智慧的积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世与月亮比作孤独,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如“庭除风自扫,身世月同孤”,两者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面对孤独时的内心宁静与自我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间:象征宁静与自然,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 莎草与石蒲:代表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机。
  • 明月:象征孤独与高远,反映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 松树:象征长青与坚韧,代表诗人内心的定力与禅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莎草”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水生植物
    C. 一种山石

  2. 诗人对“身世”的感受是怎样的?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打坐”是指什么?
    A. 冥想与修行
    B. 休息
    C. 劳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自然的思考。
  • 王维《鸟鸣涧》:描绘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诗作。

诗词对比:

  • 叶绍翁《题山间老友壁》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生活,但王维更偏重于描绘景色而叶绍翁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叶绍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