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时间: 2025-01-11 02:1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年去国大苍黄,同舍诸生半死亡。春别浙江花似雾,秋行碛地草如霜。时沽市酒借余景,屡宿官邮悲故乡。满目故人皆厚禄,吾侪添得两奚囊。
白话文翻译:
从前离开故乡的时候已是万分苍黄,同学们中间一半都已去世。春天离别于浙江,花朵如同雾气般迷离;秋天走在沙漠地带,草儿像霜一样凋零。时常在市场上买酒以借景饮酒,屡次在官邮驿站过夜,心中悲伤想着故乡。眼前的故人个个都丰衣足食,而我等却只增加了两个空囊。
注释:
- 苍黄:形容颜色黯淡,常用来形容年老或艰难的生活状态。
- 同舍诸生:同住一个宿舍的同学。
- 花似雾:春天的花朵朦胧如雾,形容花色迷人且不易辨认。
- 碛地:指沙漠地区,干燥而荒凉。
- 屡宿官邮:多次在官府的邮驿处住宿。
- 厚禄:丰厚的俸禄,形容人们生活富足。
- 奚囊:指空的囊袋,暗指贫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以诗歌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在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汪元量的游历生涯,正值国家动荡和个人失意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开头两句便以“去国”和“死亡”引入,浓厚的感伤气氛令人感同身受。通过对春秋季节的描绘,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春天的花朵如雾般迷离,象征着美好而又短暂的青春,而秋天的草如霜,则预示着生命的凋零和无常。
在“时沽市酒借余景”一句中,诗人通过饮酒来借景抒情,表现出一种无奈的逃避和对美景的珍惜。频繁的住宿在官邮之中,更加突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深。在最后一联,诗人用“满目故人皆厚禄”来对比自己的贫困,展现出一种辛酸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流露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活境遇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年去国大苍黄:回忆自己曾经离开故乡的时光,感叹岁月的苍老。
- 同舍诸生半死亡:和自己同住的同学中有一半已经去世,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春别浙江花似雾:春天在浙江告别,花朵如雾般迷离,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伤感。
- 秋行碛地草如霜:秋天走在沙漠中,草如霜,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 时沽市酒借余景:时常在市场上买酒,借酒消愁,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 屡宿官邮悲故乡:频繁在官邮驿站过夜,内心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
- 满目故人皆厚禄:眼前的老朋友都过得富足,形成对比。
- 吾侪添得两奚囊:自己却只得到两个空囊,体现出自己的窘迫和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别浙江花似雾”,通过比喻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及离别的惆怅。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草如霜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乡:象征着心灵的归属和情感的依托。
- 花:代表青春、美好和短暂。
- 草: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酒: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苍黄”主要指什么?
- A. 年龄的苍老
- B. 颜色的鲜艳
- C. 丰富的生活
- D. 繁忙的市井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同舍诸生”是指?
- A. 同住一个宿舍的同学
- B. 同学的家人
- C. 朋友的邻居
- D. 远方的亲戚
答案:A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A. 春天的花
- B. 秋天的草
- C. 市酒
-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忆江南》
诗词对比: 将汪元量的《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和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后者中的对月思乡情感同样深厚,但李白的表达更为直接而清晰,而汪元量则通过景物描写和个人遭遇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相关评论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