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桂》
时间: 2025-01-11 02:5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中桂
作者: 熊皎 〔唐代〕
断破重轮种者谁,银蟾何事便相随。
莫言望夜无攀处,却是吟人有得时。
孤影不凋清露滴,异香常在好风吹。
几回目断云霄外,未必姮娥惜一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谁在这繁重的月轮中种下了桂花,银色的月亮为何总是伴随在旁?不要说这夜晚没有可以攀附的地方,其实这对吟咏的人来说正是获得的时刻。孤独的影子在清露中未曾凋零,异香总是在好的风中飘荡。多少次我望断了云霄之外,未必嫦娥会珍惜这枝桂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断破:打破、破碎。
- 重轮:指月亮的圆形,暗指月亮的圆满与轮回。
- 银蟾:银色的月亮,蟾蜍常用于比喻月亮。
- 攀处:可攀附的地方。
- 吟人:吟咏的人,诗人。
- 孤影:孤独的影子。
- 姮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嫦娥。
典故解析:
“姮娥”的故事源于古代神话,嫦娥因饮下仙药而飞升至月宫,成为月亮的女神。桂花常与嫦娥相联系,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皎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而著称,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月圆之际,诗人借桂花和月亮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也反映了孤独与追求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月中桂》通过描绘月亮和桂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遐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断破重轮种者谁”一句,既是对月亮的赞美,也暗含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诗人似乎在问,究竟是谁在这圆月之中种下了桂花,带来了如此的美丽?而“银蟾何事便相随”则引导读者思考月亮与诗人之间的关系,月亮是诗人心灵的映射。在“莫言望夜无攀处”一句中,诗人提醒人们,不要以为夜晚的孤独毫无意义,反而是在这种孤独中,吟咏之人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孤影不凋清露滴”展示了在寂静的夜晚,尽管孤独却仍不失生机与美感。最后两句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诗人虽多次望向云霄,却发现嫦娥并不一定会珍惜这枝桂花,似乎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的无奈。整首诗在清风、露水的映衬下,将孤独与美的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破重轮种者谁:质疑种下月亮与桂花的人,暗示对月亮与生命意义的思考。
- 银蟾何事便相随:月亮为何总伴随,表现对月亮的依恋。
- 莫言望夜无攀处:不要以为黑夜无处可攀,暗示在孤独中也能获得灵感。
- 却是吟人有得时:指吟咏的人在此时能有所收获。
- 孤影不凋清露滴:孤独的影子在清露中保持生机,表现一种宁静的美。
- 异香常在好风吹:好风中总有香气,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存在。
- 几回目断云霄外:多次抬头望向天空,表现对理想的追求。
- 未必姮娥惜一枝:嫦娥未必会珍惜这枝桂花,流露出一种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银蟾”,生动形象。
- 拟人:将孤影、异香赋予生命,增强情感表现。
- 对仗:如“孤影不凋”、“异香常在”,增强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面上是在描绘月亮与桂花的美丽,实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美好,代表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桂花:象征美好与芬芳,常与嫦娥传说相联系。
- 清露:表现夜晚的宁静与清新。
- 好风: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蟾”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蟾蜍
b) 月亮
c) 桂花 -
诗人提到的“姮娥”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月宫的仙女
c) 桂花仙子 -
“孤影不凋清露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孤独中的生机与美感
c) 快乐
答案:
- b) 月亮
- b) 月宫的仙女
- b) 孤独中的生机与美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熊皎的《月中桂》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孤独与美好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汉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