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近山
作者:陆游 〔宋代〕
羸病知难赋远游,尚寻好景送悠悠。
乱山孤店雁声晚,一马二童溪路秋。
扫壁有僧求醉墨,倚楼无客话清愁。
残年敢望常强健,到处临归为小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远游的心情。他知道远行不易,所以在寻找美景时感到十分悠然。诗中描绘了乱山中的孤店,晚霞中传来雁声,一匹马和两个小童沿着溪边的秋路而行。在寺庙的墙壁上有僧人求酒墨,作者倚在楼上却无人与之畅谈心事,感到清愁。尽管年事已高,身体不如从前,但他仍然希望能够保持强健,到处游历,即使是小小的停留也让他感到满足。
注释:
- 羸病:形容身体虚弱,多病。
- 赋远游:写远游,赋:作诗、写作。
- 尚寻好景送悠悠:仍旧寻求美景来送别那悠长的时光。
- 乱山孤店:指山中偏僻的客栈。
- 雁声晚:指傍晚时分,雁群发出的叫声。
- 一马二童:形容旅途中骑马的一个人和两个小童。
- 扫壁有僧:指寺庙的僧人在墙壁上扫除。
- 求醉墨:希望喝酒作诗。
- 倚楼无客:倚靠在楼上却没有客人来访。
- 话清愁:谈论内心的忧愁。
- 残年敢望常强健:年纪已大,但仍希望身体健康。
- 临归为小留:在归途中留恋片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作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政治风波,作品多反映了家国情怀和个人遭遇。
创作背景: 这首《游近山》写于陆游晚年,他的身体状况逐渐衰弱,但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渴望却未曾减退。诗中描绘的秋景、孤店、雁声等意象,反映了诗人对游历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游近山》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展现了陆游在晚年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以“羸病知难赋远游”引入,直白地表明自己身体的虚弱,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但随即转入对美景的渴望,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通过“尚寻好景送悠悠”,诗人表现出尽管身体不佳,内心依然希望能在自然中寻找慰藉。
诗中描绘了“乱山孤店”与“雁声晚”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尤其是一马二童沿溪而行的画面,展现出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接着,诗人通过“扫壁有僧求醉墨,倚楼无客话清愁”的描写,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清愁,表现了在美景中难以找到知音的痛苦。
最后,诗人以“残年敢望常强健,到处临归为小留”结束,虽然年岁已高,但他依然希望能保持健康,继续游历,哪怕只是小小的停留,也足以让他感到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使人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羸病知难赋远游:身体虚弱,知道远行不易。
- 尚寻好景送悠悠:但仍希望在美丽的景色中度过悠长的时光。
- 乱山孤店雁声晚:描绘偏僻山中客栈的景象,晚霞映照,雁声阵阵。
- 一马二童溪路秋:旅途中骑马,两个小童伴随,秋日的溪边路显得格外宁静。
- 扫壁有僧求醉墨:在寺庙墙上,僧人扫除,向他求酒墨。
- 倚楼无客话清愁:自己倚靠在楼上,却没有客人来访,内心感到孤独。
- 残年敢望常强健:虽然年事已高,仍希望保持健康。
- 到处临归为小留:在归途中,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也让他感到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体虚弱比作不能远游的限制。
- 对仗:如“扫壁有僧求醉墨,倚楼无客话清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乱山、孤店、雁声等意象,传达出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陆游对美景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悟,尽管身体衰弱,内心依然渴望自由与宁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羸病:象征身体的脆弱。
- 好景:象征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 乱山孤店:象征偏僻与孤独的生活环境。
- 雁声:象征秋天的到来与思乡之情。
- 一马二童:象征游历中的陪伴与简单的快乐。
- 扫壁有僧:象征内心的孤独与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 清愁:象征心中的忧愁与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羸病”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身体虚弱
C. 精力充沛 -
诗人希望在美丽的景色中度过的是什么?
A. 繁忙的生活
B. 悠长的时光
C. 旅行的计划 -
“一马二童”描绘了谁的形象?
A. 一位老人
B. 旅途中的人和两个小童
C. 一位诗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游近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陆游更多地表现了晚年的孤独感,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