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地理方生》

时间: 2025-01-11 07:44:46

桑田还变海,深谷或为陵。

物化全难料,山经果可凭。

小溪春绿绕,新树午阴层。

且了登临事,风烟拥瘦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田还变海,深谷或为陵。 物化全难料,山经果可凭。 小溪春绿绕,新树午阴层。 且了登临事,风烟拥瘦藤。

白话文翻译: 桑田变成大海,深谷也可能成为山陵。 事物的变化完全难以预料,但山川的记载确实可靠。 小溪边春天绿意环绕,新树下正午的树荫层层叠叠。 暂且完成登高望远的事情,风和烟雾围绕着瘦弱的藤蔓。

注释:

  • 桑田还变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出自《神仙传》中的“沧海桑田”。
  • 深谷或为陵:深谷可能变成山陵,也是形容地貌的巨大变化。
  • 物化:事物的变化。
  • 山经:指古代记载山川地理的书籍。
  • 午阴层:正午时分树荫层层叠叠。
  • 风烟:风和烟雾。
  • 瘦藤:细弱的藤蔓。

诗词背景: 作者黎廷瑞,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世事无常、自然永恒的感慨。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个人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世事无常和自然永恒的主题。首两句通过“桑田变海”和“深谷为陵”的比喻,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伟大。中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正午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超脱尘世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首句“桑田还变海”和次句“深谷或为陵”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强调了自然界的巨大变化和时间的无情。
  • 第三句“物化全难料”直接表达了事物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而“山经果可凭”则强调了古代地理记载的可靠性。
  • 第四句“小溪春绿绕,新树午阴层”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最后两句“且了登临事,风烟拥瘦藤”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超脱尘世的态度,通过“风烟”和“瘦藤”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氛围。

意象分析:

  • 桑田、海、深谷、陵:这些意象代表了自然界的巨大变化和时间的无情。
  • 小溪、春绿、新树、午阴:这些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正午的宁静。
  • 风烟、瘦藤: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桑田还变海”比喻的是什么? A. 自然界的巨大变化 B. 时间的无情 C. 事物的不可预测性 D. 古代地理记载的可靠性

  2. 诗中“深谷或为陵”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界的巨大变化 B. 时间的无情 C. 事物的不可预测性 D. 古代地理记载的可靠性

  3. 诗中“小溪春绿绕,新树午阴层”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展现了宁静和超然的氛围。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黎廷瑞《赠地理方生》: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黎廷瑞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超脱尘世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黎廷瑞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介绍了古代地理学的历史和发展,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