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答潘茂洪桂花见怀
作者: 张镃 〔宋代〕
藉使音书少,何妨好尚通。
看花虽各自,觅句却相同。
嚼蕊晨烟里,搴枝夜月中。
亦曾湖上坐,香底水精宫。
白话文翻译:
即使我们的音信交流不多,又何妨彼此心意相通呢?看花虽然各自欣赏,但寻求诗句的心情却是相通的。在晨雾中品味花蕊的芬芳,在夜月下采摘花枝的美丽。我也曾在湖边静坐,享受那香气弥漫的水精宫。
注释:
字词注释:
- 藉使:即使,虽然。
- 音书:音信,书信的意思。
- 好尚:心意,情感。
- 觅句:寻找诗句。
- 嚼蕊:品味花蕊的意思。
- 搴枝:采摘花枝。
- 水精宫:指湖边的美丽景致,形容香气如水晶般清幽。
典故解析:
- “香底水精宫”借用水精宫形容环境的优美,水精宫在古代文人中常用以形容湖泊或水边的美丽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谦,号春渚,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充满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镃在回复潘茂洪关于桂花的怀念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桂花的赞美。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对桂花的细腻描写与情感的传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以“藉使音书少”引出主题,表达了即使音信不多,但心灵的沟通依然可以存在,强调了情感的深邃与持久。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看花”和“觅句”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最后两句则通过嗅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描绘了一个优雅而宁静的环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高远,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然美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藉使音书少,何妨好尚通:即使我们的通信不多,又何妨彼此心意相通呢?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友情的理解和珍视。
- 看花虽各自,觅句却相同:虽然各自看花,但寻求诗句的情感是一致的,强调了心灵的共鸣。
- 嚼蕊晨烟里,搴枝夜月中:在晨雾中品味花蕊,在月光下采摘花枝,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美好。
- 亦曾湖上坐,香底水精宫:回忆自己曾在湖边静坐,享受那清新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安静而美好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的香气与水精宫相比,突显其清新和美丽。
- 对仗:如“看花虽各自,觅句却相同”,形成对称,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审美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着友谊和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 水精宫:代表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寓意着清新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音书”指的是什么?
A. 诗句 B. 音信和书信 C. 桂花 -
“看花虽各自,觅句却相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共同的情感追求 C. 对生活的不满 -
“水精宫”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朋友 B. 美丽的自然环境 C. 桂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自然中的美与情感。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对昔日友人的怀念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王维更注重景色的描绘,而张镃则通过桂花表达了对友谊的深情厚谊。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均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