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时间: 2025-01-10 19:00:58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夜的宴席上,银色的蜡烛散发着青色的烟雾,金色的酒杯映衬着华丽的筵席。我在离开厅堂时思念着琴瑟之音,告别的路途蜿蜒曲折,穿过山川。明亮的月亮被高大的树木遮挡,浩瀚的长河消失在黎明的天空。悠悠的洛阳大道,这次相聚又要到何年?

注释:

  • 银烛:银色的蜡烛,象征着宴会的奢华。
  • 青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青色象征清新与雅致。
  • 金樽:金色的酒杯,象征富贵与欢庆。
  • 绮筵:华丽的宴席。
  • 琴瑟:古代乐器,象征友谊与和谐。
  • 明月隐高树:明亮的月亮被高树遮挡,暗示离别的情绪。
  • 长河没晓天:长河在晨曦中消失,象征时间的流逝。
  • 悠悠洛阳道:指向洛阳的道路,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渴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壮阔的山河和深沉的人生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夜,正值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唐代是诗歌繁荣的时代,社交活动频繁,离别情绪常常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

诗歌鉴赏: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离别时的伤感与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开头的“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宴席的奢华与热闹,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一刻的欢愉。然而,接下来的“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则迅速将情绪转向离别,琴瑟的思念与蜿蜒的山川道路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漫长与艰辛。最后几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更加突显了离愁别绪,明月和长河的意象流露出时间的无情与空间的遥远。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银烛吐青烟:宴席上,银色蜡烛燃烧,青烟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金樽对绮筵:金色酒杯映衬着华丽的筵席,显示出宴会的奢华。
    • 离堂思琴瑟:离开宴会厅时,心中思念着琴瑟之音,暗示对友人的怀念。
    • 别路绕山川:告别的路途曲折,象征着离别的艰难与漫长。
    • 明月隐高树:明月被高大的树木遮挡,暗示离别的情景与思念。
    • 长河没晓天:长河在黎明时分消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悠悠洛阳道:指向洛阳的道路,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银烛”“金樽”;“明月”“长河”,形成了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如月亮、长河)来表达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宴会的欢乐与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 银烛:象征光明与温暖,代表宴会的热闹。
  • 金樽:象征富贵与欢庆,显示社交生活的奢华。
  • 琴瑟:象征友谊与和谐,暗示离别时的思念。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
  • 长河: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旅途的漫长与艰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琴瑟
      B. 笛子
      C. 古筝
      D. 器乐

    2. “悠悠洛阳道”中的“悠悠”意指什么?
      A. 快速
      B. 漫长
      C. 繁忙
      D. 快乐

    3.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离愁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送别》
  •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中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但更多强调个人情感的发泄;而陈子昂的作品则更侧重于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陈子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