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偶题》

时间: 2025-02-04 15:26:15

昔年长恨春归晚,及到春来又恐残。

今日摧颓萧寺里,闭门一任岁将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春偶题 张嵲 〔宋代〕 昔年长恨春归晚,及到春来又恐残。今日摧颓萧寺里,闭门一任岁将阑。

白话文翻译: 过去我总是遗憾春天来得太晚,等到春天真正到来时,我又担心它会很快结束。如今我颓废地待在荒凉的寺庙里,关上门,任由岁月即将结束。

注释:

  • 昔年:过去的日子。
  • 长恨:长时间地遗憾。
  • 春归晚:春天来得晚。
  • 及到:等到。
  • 恐残:担心春天会很快结束。
  • 摧颓:颓废,精神不振。
  • 萧寺:荒凉的寺庙。
  • 闭门:关上门。
  • 一任:任由。
  • 岁将阑:岁月即将结束。

诗词背景: 张嵲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复杂而矛盾的情感,既有对春天迟来的遗憾,也有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担忧。诗人在荒凉的寺庙中,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自身的颓废,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期待与担忧,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诗中的“昔年长恨春归晚”表达了对春天迟来的遗憾,而“及到春来又恐残”则体现了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担忧。后两句“今日摧颓萧寺里,闭门一任岁将阑”则描绘了诗人在荒凉的寺庙中,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自身的颓废,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 首句“昔年长恨春归晚”: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迟来的遗憾,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次句“及到春来又恐残”:体现了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担忧,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 第三句“今日摧颓萧寺里”:描绘了诗人在荒凉的寺庙中的颓废状态,体现了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 末句“闭门一任岁将阑”: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年长恨春归晚”与“及到春来又恐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赋予其“归”和“残”的特性,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期待与担忧,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春归晚:春天的迟来,象征着美好时光的迟到。
  • 春残:春天的短暂易逝,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 摧颓萧寺:荒凉的寺庙,象征着诗人的颓废和无奈。
  • 闭门:关上门,象征着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岁月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春归晚”指的是什么? A. 春天来得晚 B. 春天去得晚 C. 春天很晚才来 D. 春天很晚才去
  2. 诗中的“恐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迟来的遗憾 B. 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担忧 C. 对春天美好的期待 D. 对春天结束的喜悦
  3. 诗中的“摧颓萧寺里”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热闹的寺庙 B. 荒凉的寺庙 C. 繁忙的寺庙 D. 安静的寺庙
  4. 诗中的“闭门一任岁将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岁月的无奈 B. 对岁月的喜悦 C. 对岁月的期待 D. 对岁月的恐惧

答案:1. A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嵲《立春偶题》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但张嵲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立春偶题》,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包括张嵲的《立春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