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监察从兄》
时间: 2025-01-11 05:47: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监察从兄
作者: 曹邺 〔唐代〕
我祖居邺地,邺人识文星。
此地星已落,兼无古时城。
古风既无根,千载难重生。
空留建安书,传说七子名。
贱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
自觉心貌古,兼合古人情。
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
持来向长安,时得长者惊。
芝草不为瑞,还共木叶零。
恨如辙中土,终岁填不平。
吾宗戴豸冠,忽然入西京。
怜其羽翼单,抚若亲弟兄。
松根已坚牢,松叶岂不荣。
言罢眼无泪,心中如酒酲。
白话文翻译:
我祖籍在邺地,那里的人都知道文星的光辉。如今这颗星星已然陨落,古老的城池也不复存在。古老的风气已无根基,千年之后难以重振。只留下建安时期的书籍,流传着七位子弟的名字。可怜我这个出身寒微的后生,生于桂州,那里山水清幽。我觉得心境古朴,兼具古人的情怀。因为写了《二雅》的诗,表达出我的性情与灵气。带着这些诗歌去长安时,常常能引起长辈们的惊讶。芝草不再作为瑞草,而是和落叶一起凋零。心中恨意如同车辙中的泥土,年复一年也无法填平。我的宗族虽然戴着豸冠,却忽然到了西京。怜悯他那单薄的羽翼,犹如对待亲弟兄。松根已经坚固,松叶难道不应繁茂?说罢我眼中无泪,心中却如醉酒般沉重。
注释:
- 邺地:指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古时为重要的文化中心。
- 文星:指文昌星,象征文人、学问的光辉。
- 建安:指建安时期(公元196-220年),此时有“建安七子”之称的文学家。
- 贱子:自谦的说法,意指出身低微的后辈。
- 二雅:指《楚辞》中的《离骚》和《九歌》等古典诗作。
- 豸冠:古代文人所戴的帽子,表示身份。
- 西京:指长安,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是唐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期,诗风典雅,常以古风为主题,表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寄托于监察从兄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古代文人风范的追慕,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境遇的不平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寄监察从兄》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故乡邺地的怀念,表达了对古风的追求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文星”、“建安书”等意象,传递出一种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依恋,显示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向往。
整首诗以“我祖居邺地”开篇,直接引入诗人的身份和背景,紧接着通过“此地星已落,兼无古时城”的对比,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衰退。诗人心中对古风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他对古典文化的追求与现代生活的失落。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以“贱子生桂州”自谦,表现出对自身身份的自省与谦卑,且通过“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传达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显示出他希望通过诗歌与古人相通的愿望。
最后,诗人用“言罢眼无泪,心中如酒酲”结束,既表达了情感的沉重,又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人开篇自述祖籍,强调对故乡的依恋。
- 描述邺地的陨落,暗示文化的衰退。
- 对古风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形成对比。
- 表达对自身身份的自省,彰显谦卑。
- 表达通过诗歌与古人相通的愿望。
- 结尾感叹心中沉重,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对比,突出文化的变化。
- 比喻:如“心中如酒酲”,形象生动地表达情感。
- 自谦:通过“贱子”体现诗人谦卑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星:象征知识与智慧。
- 古风:代表传统文化与精神。
- 松根与松叶: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曹邺的《寄监察从兄》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战争的反思
-
“芝草不为瑞,还共木叶零”中“芝草”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象征吉祥
- C. 形容凋零
- D. 表达失落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曹邺的《寄监察从兄》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文化的反思,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