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读书罢出门徙倚久之归赋长句》

时间: 2025-01-11 01:48:45

浩歌曳杖出柴扉,不管三更露湿衣。

拟看林梢残月上,偶逢浦口断云归。

惊鸿脱网寒相倚,饥鹘思巢夜亦飞。

却掩北窗谁晤语,聊凭香碗洗尘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浩歌曳杖出柴扉,不管三更露湿衣。拟看林梢残月上,偶逢浦口断云归。惊鸿脱网寒相倚,饥鹘思巢夜亦飞。却掩北窗谁晤语,聊凭香碗洗尘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诗人手持杖杖,轻歌漫步出门,不在意凌晨的露水打湿了衣服。我本打算欣赏林梢上升起的残月,却意外地在江边遇见了断裂的云彩。惊飞的鸿雁在寒冷中依偎,饥饿的猎鹰在夜空中思念巢穴。关上北窗,不知与谁交谈,唯有依靠香碗,洗去心中的尘埃。

注释:

  • 浩歌:豪放的歌声。
  • 曳杖:拖着手杖,形容悠闲。
  • 三更:夜深时分。
  • 湿衣:衣服被露水打湿。
  • 林梢:树梢。
  • 残月:缺月,形容月亮已近于半圆。
  • 浦口:河边或湖边。
  • 断云:云彩断裂,形容不完整的云。
  • 惊鸿:受惊的鸿雁。
  • 饥鹘:饥饿的猎鹰。
  • 洗尘鞿:洗去心中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作品风格豪放、清新,涉及诗、文、词、赋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与个人颠沛流离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的独处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怀。开篇以“浩歌曳杖出柴扉”引入情景,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悠闲情态。湿衣带来的清凉感与夜色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接下来的“拟看林梢残月上”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然而“偶逢浦口断云归”却显示出意外与无奈,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通过“惊鸿脱网寒相倚”,诗人将鸿雁的自由与自己的束缚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却掩北窗谁晤语,聊凭香碗洗尘鞿”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自我反思与心灵的抚慰,借助香碗来洗去心中的尘埃,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自然的元素,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既有对自由的渴望,也有对孤独的深思,充满了诗人的人生智慧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浩歌曳杖出柴扉:诗人悠闲地唱着歌,拖着手杖从柴门走出,表现出轻松自在的状态。
    2. 不管三更露湿衣:夜深时分,诗人不在意露水湿透了衣服,显示出洒脱的态度。
    3. 拟看林梢残月上:打算欣赏树梢上的月亮,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偶逢浦口断云归:意外地在江边遇到云彩的断裂,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5. 惊鸿脱网寒相倚:受惊的鸿雁在寒冷中依偎,象征自由与依赖的对比。
    6. 饥鹘思巢夜亦飞:饥饿的猎鹰在夜空中飞翔,表达对家的思念。
    7. 却掩北窗谁晤语:关上北窗,孤独难以倾诉,表现出内心的孤寂。
    8. 聊凭香碗洗尘鞿:借助香碗洗去心中的尘埃,象征心灵的抚慰与洗净。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鸿脱网”,用鸿雁比喻自由与束缚。
    • 拟人:如“饥鹘思巢”,赋予动物情感,使意象更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形成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夜晚的独处与自然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内心孤独的思考,及对生活的哲学反思。

意象分析:

  • 夜晚: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表现人内心的宁静与不安。
  • 月亮:象征美好与希望,然而又是残缺的,暗示生活的无常。
  • 鸿雁与猎鹰:分别象征自由与怀念,表现对生活状态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浩歌曳杖出柴扉”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悲伤
    B. 悠闲
    C. 愤怒
    D. 疲惫

  2. “拟看林梢残月上”中的“林梢”指的是: A. 山顶
    B. 树梢
    C. 河边
    D. 房顶

  3. 诗中提到的“惊鸿脱网”主要象征: A. 生活的束缚
    B. 友谊的温暖
    C. 家庭的温馨
    D. 事业的成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1.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国家和家庭的思念,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2.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更多体现了对自由与洒脱的向往,与陆游的沉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