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农家》

时间: 2025-01-11 10:21:01

豢犬使警夜,畜鸡用司旦;彻警盗所窥,失旦固吾患。

岂无糠粞费,施报不可缓。

家居亦为政,发我中夜叹。

意思解释

晚秋农家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豢犬使警夜,
畜鸡用司旦。
彻警盗所窥,
失旦固吾患。
岂无糠粞费,
施报不可缓。
家居亦为政,
发我中夜叹。

白话文翻译:

在夜里用养的狗来警戒,
养的鸡在黎明时分也得看管。
彻底警惕小偷的窥探,
失去清晨的安宁固然是我的忧虑。
难道没有糠和米来支付?
报仇的事情不可延缓。
在家中也要处理政事,
我在深夜里不禁叹息。

注释:

  • 豢犬: 养的狗,专指家中饲养的狗。
  • 司旦: 早晨,指看守清晨的事。
  • 彻警: 彻底警惕,警惕性要高。
  • 盗所窥: 小偷的窥探,形容贼人想要偷盗。
  • 固吾患: 确实是我的忧虑。
  • 糠粞: 糠和米,指一种食物的供给。
  • 施报: 报仇或复仇之事。

典故解析:

在古代,农民常常因小偷而忧虑,而“夜间警犬”和“清晨鸡鸣”是农村生活中防盗的常见方式。陆游通过这些意象反映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秋时节,正值农忙季节,陆游通过描绘农家的辛劳与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农民的困苦。

诗歌鉴赏:

《晚秋农家》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在夜晚和清晨的警惕与辛劳。诗中提到用狗和鸡来防范小偷,体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和艰辛。诗的首句“豢犬使警夜”引出全篇,表示在黑夜中对盗贼的警惕,接着以“畜鸡用司旦”强调清晨的防守,表现出农民日常生活的无奈与苦恼。诗中“岂无糠粞费,施报不可缓”更是深刻地反映了陆游对社会动荡的关心,暗示了农民的生活并不富裕,报仇和自保的心情急迫而无奈。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与沉重的生活负担,令人感受到农家的艰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豢犬使警夜: 夜里用饲养的狗来警戒,显示出农家对盗贼的警惕心。
    • 畜鸡用司旦: 在早晨时分,鸡鸣也是一种警戒,表现出生活的细致入微。
    • 彻警盗所窥: 形容小偷时刻在窥探,反映出农民的忧虑。
    • 失旦固吾患: 失去安宁的早晨是我最大的担忧。
    • 岂无糠粞费: 生活中并非没有粮食和费用,但仍然感到无力。
    • 施报不可缓: 复仇的心情不能再拖延,流露出一种急迫感。
    • 家居亦为政: 在家中也要像治理政事一样,形象化了家庭的责任感。
    • 发我中夜叹: 深夜里不由自主地叹息,显示出心理的沉重。
  • 修辞手法:

    • 对仗: 例如“豢犬使警夜”,“畜鸡用司旦”,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 用“警犬”和“司旦”表现出动物的作用,赋予了生活的细节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农家的艰辛与不安,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与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农民的困苦。

意象分析:

  • : 豢养的狗象征着警惕与防范,体现了农民对盗贼的恐惧。
  • : 清晨时分的鸡鸣代表了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警惕的象征。
  • : 黑暗的夜晚让人感到不安,象征着隐患与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晚秋农家》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李白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用来警戒的小动物是?

    • A. 猫
    • B. 狗
    • C. 鸟
    • D. 牛
  3.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无奈与忧虑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晚秋农家》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农民的生活困境,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