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菊》

时间: 2025-01-11 14:06:04

天地方收肃杀功,菊权倾倒不成丛。

碎金狼藉不堪摘,图得人知色是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菊
作者: 史铸 〔宋代〕

天地方收肃杀功,
菊权倾倒不成丛。
碎金狼藉不堪摘,
图得人知色是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天地间收尽了秋天的肃杀,菊花因风雨而倾倒,无法成丛。地上满是零落的花瓣,像碎金般狼藉,想要让人知晓这颜色,却发现一切都已是空虚。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地方收:指天地间的季节变换,收获秋天的肃杀气息。
  • 菊权倾倒:菊花的花枝因风雨而倾斜,无法成丛,象征着衰败。
  • 碎金狼藉:形容地面上散落的花瓣像碎金一样,形态杂乱无章。
  • 图得人知:想让人了解到菊花的美丽与颜色。
  • 色是空:暗示一切美好已成空,无法真正被感知。

典故解析: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被视为秋天的代表花卉。诗中提到的“菊”可能暗指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铸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作为一位士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映射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创作背景:

《残菊》写于秋冬交替之际,正值菊花凋零之时,诗人借此景象抒发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残菊》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首句“天地方收肃杀功”便设下了秋冬的基调,阴冷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带来的苍凉。接着,诗人用“菊权倾倒不成丛”来形象地刻画出菊花的凋零,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然而在此诗中,它却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凋零,令人感到心痛。

第三句“碎金狼藉不堪摘”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散落的花瓣比作碎金,既表现了菊花的美丽,也传达了它们的无奈与凋零,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一句“图得人知色是空”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强调了即使想让人感知美丽,最终却发现一切都已成空,令人感到无比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索,展现了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诗歌的意境深远,令人深思,流露出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无奈与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地方收肃杀功: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氛围,暗示了生命的结束。
  2. 菊权倾倒不成丛:通过菊花的倾斜表现生命的脆弱。
  3. 碎金狼藉不堪摘:通过比喻,描绘了地面满是零落花瓣的景象,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4. 图得人知色是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透露出一种虚无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碎金”,增强了视觉感受。
  • 拟人:菊花的倾倒仿佛有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菊花的凋零象征美好事物的消失,表达了对美的无奈与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同时也反映生命的无常。
  • 秋天:象征生命的结束,暗示时光流逝。
  • 碎金:暗示美丽与珍贵,但又是破碎的,体现了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残菊》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史铸
    • D. 王维
  2. 诗中“天地方收肃杀功”所描述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菊权倾倒不成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 D. 期待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借酒抒怀,展现孤独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诗词对比:

  • 史铸的《残菊》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前者更注重对无常的感悟,后者则体现了一种逃避与自我安慰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