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寺庙里,金钟声响起,窗外的阳光透过稀疏的窗户洒入,散发着香气。秋天的声音在江面上回荡,晨曦中的月影也显得淡淡的。疲倦的白鹤在黄叶之间缓缓飞行,痴呆的猿猴安静地坐在白云之上。道人无所事事,抱膝而坐,静静阅读那些古老的文献。
注释:
- 鸣金铎:金铎,指寺庙中的大钟,鸣响表示时间或某种仪式的开始。
- 疏窗:窗户稀疏,形容窗户不紧密,阳光可以透过。
- 宝熏:香气,通常用来形容香料或香木的味道。
- 秋声:秋天的声音,可能是风声、叶落声等自然声音。
- 曙影:早晨的影子,指晨曦中的景象。
- 倦鹤:疲惫的白鹤,象征着一种悠闲、淡泊的生活。
- 痴猿:痴呆的猿猴,表现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 道人:道教修行者,代表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抗元名将与文学家。他以忠贞不屈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著称,作品多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尤以诗、文、词并重。
创作背景:
《晓起》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乱之际,文天祥的作品常表达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他对道教哲学的向往,希望在动荡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晓起》以清新悠然的意境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秋晨的景象。诗中通过描写远寺的金声、晨曦的月影、倦鸟与猿猴的形象,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文天祥在这里借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感受,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远寺鸣金铎”,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节奏;而“疏窗试宝熏”则暗示了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享受一种悠闲的生活。接下来,诗中描绘的“秋声江一片”与“曙影月三分”构建出一幅秋日清晨的画面,声与影的结合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美。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放空的感觉,恰似诗人的心境。紧接着的“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更是将这种淡泊的情怀推向高潮,道人坐而不动,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纷扰的超脱,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它不仅是对自然的歌颂,也是文天祥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隐逸的生活理想和对世事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寺鸣金铎:远处的寺庙传来清脆的钟声,暗示时光的流逝与人心的宁静。
- 疏窗试宝熏:透过稀疏的窗户,香气飘散,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愉悦。
- 秋声江一片:秋天的声音回荡在江面上,渲染了季节的气息。
- 曙影月三分:晨曦中的月影,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倦鹤行黄叶:疲惫的白鹤在落叶间飞翔,象征着一种随意与放松。
- 痴猿坐白云:猿猴悠闲地坐在白云上,表现出对世事的无所畏惧。
- 道人无一事:道人无所事事,反映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抱膝看回文:抱膝静坐,阅读古文,代表着内心的充实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倦鹤”和“痴猿”,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添了音乐感,如“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生动,如“秋声江一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道人的生活,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着宁静与宗教信仰,传达出诗人对心灵寄托的向往。
- 金铎: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节奏。
- 秋声: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远寺鸣金铎中的“金铎”指的是什么?
- A. 银钟
- B. 大钟
- C. 小铃
- D. 风铃
-
“倦鹤行黄叶”中的“倦鹤”象征什么?
- A. 忙碌的人
- B. 悠闲的生活
- C. 失落的灵魂
- D. 旅行者
-
诗中“道人无一事”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碌
- B. 超然
- C. 努力
- D. 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但《晓起》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而《静夜思》则更多地体现了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词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