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母太硕人臧氏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1-11 02:43:01

共伯松楸後,宗文玉雪初。

吹灯躬夜绩,听子读残书。

帅阃方兰膳,王畿又版舆。

药成人不见,月里蹈蟾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丘母太硕人臧氏挽诗二首》 —— 杨万里〔宋代〕

共伯松楸后,宗文玉雪初。
吹灯躬夜绩,听子读残书。
帅阃方兰膳,王畿又版舆。
药成人不见,月里蹈蟾蜍。

白话文翻译:

两位长者在松树和楸树下相聚,宗文和玉雪的才华初显。
夜晚点灯,我在一旁专心缝补衣物,听见你在读那本已经翻看过的书。
将军的帐篷里摆放着兰花的宴席,王畿的路上又看到马车经过。
药方上所记载的人早已不见,月光下只有蟾蜍在跳跃。

注释:

字词注释:

  • 共伯:指的是与人共处,或指某位长者。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来指代隐士或高人。
  • :亲自。
  • 夜绩:夜间缝补衣物。
  • :通常指子女或晚辈。
  • 残书:已经读过的书。
  • 帅阃:将军的帐篷。
  • 方兰膳:用兰花装饰的宴席。
  • 王畿:指王畿地区,即王的封地或辖区。
  • 药人:指药方上所记载的人。
  • 蹈蟾蜍:蟾蜍在月下跳跃,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松楸”可以引申为高洁的隐士,暗指作者对高人追求的向往。
  • “药人不见”暗示着生活中对某些理想或人性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作品涉及诗、词、文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诗是为了悼念丘母太硕人臧氏,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诗人在写作时,可能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透过看似平淡的场景展现出深沉的情感。诗的开头使用“共伯松楸后”引入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清爽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清幽的环境中。接着,诗人转而描绘夜晚的情景,强调了“吹灯躬夜绩”的亲切感,暗示着生活的平凡与温馨。

在这里,诗人不仅写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还通过“听子读残书”流露出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智者的追求。随后,描述宴席的场景,又是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美好,而“药成人不见,月里蹈蟾蜍”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孤独,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整首诗从细腻的生活场景入手,逐渐拓展到对生命的思考,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逝者的追忆,也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共伯松楸后:描绘出与老友在松树和楸树下相聚,暗示高洁的隐士生活。
  2. 宗文玉雪初:提到宗文与玉雪,表现出青年人的才华初显。
  3. 吹灯躬夜绩:夜晚亲自缝补衣物,显示出生活的细腻与温馨。
  4. 听子读残书:听子女读书,表现出对传承文化的重视与期待。
  5. 帅阃方兰膳:将军的宴席,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6. 王畿又版舆:王畿的马车,暗示权力与地位的流动。
  7. 药成人不见:暗指对理想的失落与对逝者的怀念。
  8. 月里蹈蟾蜍:月光下孤独的蟾蜍,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如“共伯松楸后,宗文玉雪初”,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 比喻:通过“蟾蜍”,表达了对孤独与无常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理想的思考,唤起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与楸树:象征高洁的品德与隐士精神。
  • 灯火:象征知识的追求与夜晚的宁静。
  • 残书:暗示对过去知识的追忆与对文化的重视。
  • 蟾蜍:象征孤独与生命的无常,传递出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杨万里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松楸”代表什么?

    • A. 权力
    • B. 高洁的品德
    • C. 富贵的生活
    • D. 日常生活
  3. “药人不见,月里蹈蟾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与孤独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这首挽诗更为细腻与沉郁,前者充满了对月亮的思念与孤独,而后者则是在细致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对逝者的怀念,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杨万里诗文选》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