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汤饼招韩伯周王岩起二提举郑深道曾宏甫二》

时间: 2025-04-29 01:36:42

镜湖淮渎旧刺史,庐阜赤城新使君。

敢持汤饼一取饱,更用尊酒重论文。

玉川遣奴致双鲤,吏部呼儿书八分。

不如哦君七字句,举首看度南山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镜湖淮渎旧刺史,庐阜赤城新使君。
敢持汤饼一取饱,更用尊酒重论文。
玉川遣奴致双鲤,吏部呼儿书八分。
不如哦君七字句,举首看度南山云。

白话文翻译:

在镜湖和淮渎地区曾任刺史的人,庐阜和赤城的新任使君。
我敢于端着汤饼来填饱肚子,又用美酒来深入讨论。
玉川派仆人送来双鲤,吏部的孩子书写了八分。
不如与你吟诵这七字句,抬头看那南山的云彩。

注释:

  • 镜湖:指镜湖,位于安徽省,风景秀丽。
  • 淮渎:指淮河,古代重要水道。
  • 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政务。
  • 汤饼:一种食品,指用汤煮的饼,代表平常的饮食。
  • 尊酒:美酒,表示酒的尊贵。
  • 玉川:指玉川河,或玉川的地方。
  • 双鲤:鲤鱼,象征吉祥,一般用于祝贺。
  • 吏部:古代负责文书的官署。
  • 八分:书法的一种风格。
  • 七字句:诗句,每句七个字。
  • 南山云:南山的云彩,象征高远与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生卒年不详),字子干,号石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意在通过饮食与友人交流,抒发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诗中提到的汤饼与美酒,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美好,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豁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叙述与友人的聚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开头两句描绘了两位官员的身份,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为后面描写的轻松聚会作了铺垫。汤饼和美酒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了饮食在亲友交往中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双鲤和书法的描写,则为聚会增添了文化的氛围,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而最后一句抒发了对南山云彩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抒情与叙事相结合,体现了诗人洒脱、自然的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镜湖淮渎旧刺史:提到的两位官员,暗示了历史的传承与地位。
  2. 庐阜赤城新使君:新任使君,与旧刺史形成对比,表现了时代的变迁。
  3. 敢持汤饼一取饱:汤饼的简单表达了一种平易近人的生活态度。
  4. 更用尊酒重论文:酒是社交的媒介,强调了交流的重要性。
  5. 玉川遣奴致双鲤:双鲤的送达象征着祝贺,展示了友情的真挚。
  6. 吏部呼儿书八分:书法的美感与文化的传承,增强了诗的文人气息。
  7. 不如哦君七字句:提议吟诵诗句,表明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
  8. 举首看度南山云:最后一句,抒发了对自然的向往与诗意的升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旧刺史,新使君”,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汤饼与酒的结合,象征友谊与生活的美好。
  • 意象:南山云象征自由与理想,给整首诗增添了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饮食与友谊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文学的推崇。它传达了简单生活中的深刻美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汤饼:象征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 尊酒:象征社交与文化交流。
  • 双鲤:象征吉祥与祝福。
  • 南山云:象征理想与自由。

这些意象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汤饼”象征了什么? A. 高贵
    B. 简单生活
    C. 忧伤

  2. 诗人提到的“南山云”代表了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自由
    C. 友谊

  3. 诗中“尊酒”代表了什么? A. 享乐
    B. 文化交流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聚会饮酒,表现了对生活的热情。

诗词对比:

  • 曾几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主题上都涉及了对自然与友谊的歌颂,但曾几更强调生活的简单与欢愉,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达了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