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湖南孙漕四首》
时间: 2025-01-11 17:5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雨湘田处处同,
谁知公意与天通。
爱民天亦忧民事,
望岁公应喜岁丰。
自古强兵先足食,
从今积粟可平戎。
关中事业非难办,
要看他时第一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湘江地区的雨水与田地的丰收,赋予了自然景象与人民生活的深刻联系。诗人感叹,谁能够知道这背后蕴藏着的公心与天意的合拍。对于百姓的忧虑,天也同样在关注,期盼着未来的丰收能够带给百姓欢喜。古往今来,强大的军队总是需要充足的粮食作为基础,而从今以后,积累粮食可以削平敌人。关中地区的事业并不难办,只需看他时机的把握与努力的成果。
注释:
- 湘雨:指湘江地区的雨水,象征着丰饶的自然环境。
- 公意:指统治者的心意、意志。
- 天通:指天意与人意的相通。
- 爱民:指关心和爱护百姓。
- 积粟:指积累粮食。
- 平戎:指平定战乱,安定国家。
- 关中:指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农业和军事重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字仲明,号惭庵,宋代诗人,出生于湖南,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生平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作品多关注民生与国家兴衰,常流露对百姓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与内部动乱的双重压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民生状态,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对百姓的关心。
诗歌鉴赏:
《上湖南孙漕四首》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湘江的雨水与田地,展现了丰收的希望。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是对人民生活的关怀。诗人敏锐地把自然现象与民生紧密相连,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期盼。诗中提到“自古强兵先足食”,这句话抓住了治国安民的根本,强调了物质基础的重要性,显示出深厚的历史观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最后,“要看他时第一功”更是表达了对时机和努力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注。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诗歌风格,使得这首诗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雨湘田处处同:描述湘江地区的雨水与田地丰收的景象,营造出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 谁知公意与天通:表达了对统治者心意与天意相通的思考,暗示治理与自然的关系。
- 爱民天亦忧民事:强调统治者的爱民之心,天也在关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怀。
- 望岁公应喜岁丰:希望未来的年岁能够丰收,带给百姓欢喜。
- 自古强兵先足食:历史经验表明,强大的军队需要充足的粮食作为基础。
- 从今积粟可平戎:强调储粮的重要性,以粮食为基础可以平定战争。
- 关中事业非难办:指出关中地区的发展并不难。
- 要看他时第一功:强调成功取决于时机与努力的把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湘雨湘田”“公意与天通”,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事相结合,形成深刻的象征意义。
- 拟人:赋予“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深思,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对丰收的期盼,强调物质基础对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雨:象征丰收与生机。
- 田地:代表农民的生活与劳动。
- 公意与天通:象征人心与天命的合一。
- 积粟:象征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稳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自古强兵先足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强兵需要强大的将领
- B. 军队的强大需要物质基础
- C. 兵力与粮食无关
- D. 军队的强大依赖于士兵的勇敢
-
诗中提到的“湘雨湘田”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环境的恶劣
- B. 丰收的希望与自然的和谐
- C. 人们的苦难
- D. 战争的惨烈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争对民生的影响,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与廖行之的诗歌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关注民生,但廖行之更加强调自然与物质的基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诗经》
- 《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