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时间: 2025-01-10 23:08:33

汤汤辟痈流,中有学子居。

但说若稽古,言犹三万余。

来者转相祖,词林日凋疏。

稍喜绩溪令,入校天禄书。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作者: 秦观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汤汤辟痈流,中有学子居。
但说若稽古,言犹三万余。
来者转相祖,词林日凋疏。
稍喜绩溪令,入校天禄书。


白话文翻译:

这条清澈的河流缓缓流淌,河中有许多学子在此学习。
他们只是说起古代的事情,言语中却还有三万多的篇章。
后来的人们不断传承,诗词的门径渐渐枯萎。
稍微欣慰的是,绩溪的官员进入学校,学习《天禄书》。


注释:

  • 汤汤: 形容水流清澈而又奔涌。
  • 辟痈流: 可能是指清澈的河流。
  • 学子: 学生或读书人。
  • 稽古: 研究古代。
  • 词林: 诗词的领域。
  • 日凋疏: 日渐衰落。
  • 绩溪令: 指的是绩溪的官员。
  • 天禄书: 古代书籍,可能指经典著作。

典故解析:

  • 稽古: 出自《礼记》,强调学习和研究古代的文化。
  • 词林: 指诗词创作的领域,常用来形容文人的集结和诗词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其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以抒发个人情怀和社会现实为主。秦观的词作常带有淡淡的忧愁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秦观的晚年,正值北宋末期,随着社会动荡和士人理想的破灭,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下文化衰退的忧虑愈加明显,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化衰退的忧虑与对求知者的赞美。开头以“汤汤辟痈流”描绘了一个清澈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而诗中却隐含了对学子处境的关注。学子们在古代文化中浸润,然而“言犹三万余”的说法,仿佛在暗示古文的复杂与深邃,让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敬意。接着,诗人转向对后辈的思考,感叹“词林日凋疏”,不禁让人思索文化的传承与衰落。最后一句“稍喜绩溪令”,则带来了一丝欣慰,说明仍有官员重视教育,渴望学习传统经典,显示出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在忧伤中透出一丝光亮,展现了秦观对文化、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汤汤辟痈流: 描绘流淌的河流,象征着知识的流动。
  2. 中有学子居: 学子在河边学习,表达对知识的追求。
  3. 但说若稽古: 他们所讨论的仍然是古代的文化。
  4. 言犹三万余: 这些古文的浩繁,显示了古代文化的丰富。
  5. 来者转相祖: 后来的学者们继承这些文化。
  6. 词林日凋疏: 诗词的创作逐渐减少,反映文化的衰退。
  7. 稍喜绩溪令: 对绩溪的官员重视教育表示欣慰。
  8. 入校天禄书: 说明对经典学习的重视,传承文化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河流比作知识的流动。
  • 对仗: 如“汤汤辟痈流”与“稍喜绩溪令”形成对仗,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对当下文化衰退的忧虑,以及对未来教育的希望,反映了秦观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对学子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流: 象征知识与文化的流动。
  • 学子: 代表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 古代: 表示历史的厚重与智慧的积累。
  • 经典: 象征着文化传承的基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汤汤辟痈流”描述了什么? A. 一条干枯的河流
    B. 一条清澈的河流
    C. 一片荒芜的土地
    D. 一座高山

  2. 诗中提到的“天禄书”指的是什么? A. 现代书籍
    B. 古代经典
    C. 小说
    D. 诗集

  3. 诗人对文化的态度是: A. 绝望
    B. 忽视
    C. 怀念与忧虑
    D. 高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表达对人生的感怀,风格相近。
  • 苏轼《水调歌头》: 体现对文化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秦观 vs. 李清照: 两位词人都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重视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秦观则更关注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意义。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秦观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