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立斋先生》

时间: 2025-01-11 08:11:00

童牙苦呫毕,嚼瓜灯烬烂。

衡缩高于丘,才作文字看。

精微隔几尘,健笔抵流湍。

开眼天地燎,始识用书难。

千葩惭一实,本根耐岁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立斋先生
车若水 〔宋代〕

童牙苦呫毕,嚼瓜灯烬烂。
衡缩高于丘,才作文字看。
精微隔几尘,健笔抵流湍。
开眼天地燎,始识用书难。
千葩惭一实,本根耐岁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与写作过程中的艰辛感受。前两句描绘了少年时的苦读情景,像是嚼着瓜子、看着灯火。接下来的诗句则形象地表现了学问的高深与写作的困难。最后两句则反映出对真正知识的渴望和对世俗浮华的自我警醒。

注释:

  1. 童牙:指幼年,童年时期。
  2. 苦呫:痛苦地学习或阅读。
  3. 嚼瓜:形象地描绘了学习时的闲适与专注。
  4. 衡缩:指衡量、考量,缩小的范围。
  5. 精微:微妙而精深的学问。
  6. 健笔:指写作时的流畅与有力。
  7. 开眼天地燎:开阔眼界,方能看清世界的真相。
  8. 千葩:千种花朵,象征繁华与表面。
  9. 本根:事物的根本,真正的知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车若水,南宋时期的诗人,机智而敏感,擅长描写自然及人情世故。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的思想感悟。

创作背景:

《呈立斋先生》是其向立斋先生表达敬意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书生对读书求知的执着与艰辛。时代背景下,士人重视学问,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诗歌鉴赏:

《呈立斋先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反思,呈现了学习道路上的艰辛与挑战。开头的“童牙苦呫毕”,让人感受到在求知的过程中,少年的辛苦与坚持。接着,诗人用“衡缩高于丘”形象地表现出学问的高深,仿佛在说,真正的知识并非轻易获得。

“精微隔几尘,健笔抵流湍”,这两句展现了写作的艰难,学问的微妙与复杂,表明在面对知识的浩瀚与深邃时,个人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诗的最后,提到“千葩惭一实”,则让人反思表面的繁华与真实的知识之间的落差,发出对浮华世界的自我警醒。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自身的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个人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童牙苦呫毕:童年时期经历了艰苦的学习。
  2. 嚼瓜灯烬烂:在灯下阅读、思考,似乎是在形容求学时的闲适与专注。
  3. 衡缩高于丘:知识的尺度与深度让人感到渺小。
  4. 才作文字看:开始接触文字,感受到学习的艰辛。
  5. 精微隔几尘:学问的深邃与微妙,仿佛隔着几层尘埃。
  6. 健笔抵流湍:写作的流畅与力量,如同逆流而上。
  7. 开眼天地燎:开阔视野,方能洞悉世界的真谛。
  8. 始识用书难:初次领悟到书本知识的困难。
  9. 千葩惭一实:千种花朵的繁华令人惭愧,真正的知识才是实质。
  10. 本根耐岁寒:真正的根基,能够耐得住岁月的考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学习比作“嚼瓜”,形象生动。
  • 对仗:例如“开眼天地燎,始识用书难”,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学习的艰辛与对知识的渴望,表达了对浮华世界的反思与对真实知识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童牙:象征幼年与求知的开始。
  • 高丘:象征知识的高深。
  • 流湍:象征写作的艰难与挑战。
  • 千葩:象征繁华与浮华的表象。
  • 岁寒:象征坚韧与真实的知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童牙苦呫毕”是指: A. 幼年时的快乐 B. 幼年时的艰苦学习 C. 成年后的思考

  2. “千葩惭一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浮华的追求 B. 对真实知识的珍惜 C. 对虚荣的向往

  3. 诗中“开眼天地燎”意味着: A. 眼界开阔,能看见更多的知识 B. 眼界狭窄,看不到真实 C. 对知识的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生活与知识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

诗词对比:

《登高》与《呈立斋先生》在对知识与人生的探索上,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杜甫的《登高》更多的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而车若水的诗则着重于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车若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