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乾坤露端倪,宇宙几奇怪。
万化俱万章,一视靡有界。
即此分真文,於外本无待。
所原学如何,岂不信兹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地之间的奥秘和宇宙的奇特。万物变化无常,各有各的章法,然而它们都没有固定的界限。真正的道理并不依赖于外在的事物,而是内心自有分辨。我们所追求的学问,难道不正是相信这些内在的道理吗?
注释:
- 乾坤:意指天地。
- 露端倪:露出某种迹象或线索。
- 万化:万物变化。
- 一视靡有界:所有事物没有明确的界限。
- 真文:真正的道理或学问。
- 於外本无待:在外部事物上并不需要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以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作品常常探讨自然与人文、哲理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包恢对天地宇宙的思考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法则和人生哲理的探索,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道理和学问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和陈七峰七诗韵》是一首哲理性的诗作,展现了包恢对宇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以“乾坤露端倪”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广阔而神秘的天地,仿佛一扇窗户打开,让人窥见宇宙的奇妙。接着,诗人用“万化俱万章”阐述万物变化的多样性,强调每一种现象都有其独特的道理。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省思,“即此分真文”指出真正的道理并非来自外在,而是来源于内心的感悟与理解。这种内省的态度在宋代文人中尤为常见,强调个体对真理的探索和信仰。“所原学如何,岂不信兹在”则是对学习与信仰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学问的执着与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宇宙的浩瀚,又有自我内心的深邃,体现了包恢的哲学思考与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乾坤露端倪:天地之间似乎透露出某种迹象,暗示宇宙的奥秘。
- 宇宙几奇怪:宇宙的奇妙之处令人生发疑问。
- 万化俱万章:万物变化各有其法则。
- 一视靡有界:所有事物都没有明确的界限,暗示着变化的无常。
- 即此分真文:这里的分辨即是真正的道理。
- 於外本无待:真正的理解不需要依赖外在的事物。
- 所原学如何:我们所追求的学问究竟是什么?
- 岂不信兹在:难道不正是相信内在的道理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乾坤”与“宇宙”,“万化”与“一视”。
- 比喻:将道理与外物相对比,强化内心的探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探讨真理的获取方式,强调内心的信仰与思考比外在的学习更为重要,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乾坤:象征天地,代表宇宙的广阔与奥秘。
- 万化:代表万物变化,象征自然的多样性。
- 真文:代表真正的哲理和道理,象征内心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乾坤”指的是: A. 天地
B. 书籍
C. 人类
D. 自然 -
“一视靡有界”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所有事物都有固定界限
B. 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C. 事物是孤立的
D. 事物的变化不可知 -
诗中提到的“真文”主要指: A. 外在的学问
B. 内心的理解与信仰
C. 书本知识
D. 传统文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探讨内心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表达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包恢的诗与王维的《鹿柴》同样探讨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包恢更侧重于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包恢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