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

时间: 2025-04-27 01:32:31

地僻市声远,林深荒径迷。

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羹藜。

假贷烦邻里,经营愧老妻。

曲肱聊自乐,午梦破鸣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睡起 谢逸 〔宋代〕 地僻市声远,林深荒径迷。 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羹藜。 假贷烦邻里,经营愧老妻。 曲肱聊自乐,午梦破鸣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偏僻的地方,市场的喧嚣声很远,树林深处,荒废的小路让人迷失。家里贫穷,只能吃豆子,肉价昂贵,只能用藜菜做汤。向邻居借贷让人烦恼,经营家务让老妻感到愧疚。弯曲手臂自得其乐,午后的梦被鸡鸣声打破。

注释:

  • 地僻市声远:地僻,指地方偏僻;市声远,市场的喧嚣声很远。
  • 林深荒径迷:林深,树林深处;荒径迷,荒废的小路让人迷失。
  • 家贫惟饭豆:家贫,家里贫穷;惟饭豆,只能吃豆子。
  • 肉贵但羹藜:肉贵,肉价昂贵;但羹藜,只能用藜菜做汤。
  • 假贷烦邻里:假贷,向邻居借贷;烦邻里,让人烦恼。
  • 经营愧老妻:经营,经营家务;愧老妻,让老妻感到愧疚。
  • 曲肱聊自乐:曲肱,弯曲手臂;聊自乐,自得其乐。
  • 午梦破鸣鸡:午梦,午后的梦;破鸣鸡,被鸡鸣声打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贫困生活中的自得其乐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生活贫困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态,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对物质缺乏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偏僻、贫困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作者在物质匮乏中的自得其乐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诗中“地僻市声远,林深荒径迷”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自然幽静的环境,而“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羹藜”则反映了生活的贫困。尽管如此,作者仍然能够“曲肱聊自乐”,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乐趣,甚至在午后的梦中被鸡鸣声打破,也显得从容不迫。这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僻市声远,林深荒径迷”:这两句描绘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自然幽静的环境,通过“地僻”和“林深”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羹藜”:这两句反映了生活的贫困,通过“家贫”和“肉贵”两个对比,突出了物质生活的匮乏,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接受。
  • “假贷烦邻里,经营愧老妻”:这两句描绘了生活中的烦恼和愧疚,通过“假贷”和“经营”两个动作,展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无奈和责任感。
  • “曲肱聊自乐,午梦破鸣鸡”: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的自得其乐,通过“曲肱”和“午梦”两个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家贫”和“肉贵”的对比,突出了物质生活的匮乏。
  • 拟人:诗中“午梦破鸣鸡”通过拟人手法,赋予鸡鸣声以打破梦境的动作,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对物质缺乏的淡然态度。通过描绘一个偏僻、贫困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作者在物质匮乏中的自得其乐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意象分析:

  • 地僻:偏僻的地方,远离城市喧嚣。
  • 林深:树林深处,自然幽静。
  • 荒径:荒废的小路,让人迷失。
  • 饭豆:贫穷生活中的食物,简朴。
  • 羹藜:用藜菜做的汤,反映了物质生活的匮乏。
  • 曲肱:弯曲手臂,自得其乐的姿态。
  • 午梦:午后的梦,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地僻市声远”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繁华的市场 B. 偏僻的自然环境 C. 热闹的街道 D. 安静的乡村
  2. 诗中“家贫惟饭豆”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A. 富裕的生活 B. 简朴的生活 C. 奢华的生活 D. 忙碌的生活
  3. 诗中“曲肱聊自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悲观失望 B. 自得其乐 C. 忧心忡忡 D. 无所适从

答案:

  1. B. 偏僻的自然环境
  2. B. 简朴的生活
  3. B. 自得其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生活,与谢逸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谢逸的《睡起》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对物质缺乏的淡然态度,但谢逸的诗更多地展现了生活中的烦恼和愧疚,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逸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谢逸的诗进行对比阅读。